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2009年5月对湖南侗族7-18岁共1275名男女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并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情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湖南侗族男女学生BF%增龄性变化趋势与中国汉族学生、贵州侗族学生BF%增龄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BF%、LBM随年龄增长性别差异逐渐显著。与汉族学生比较,湖南侗族男生体脂水平显著偏低,进入青春发育期后,湖南侗族女生皮下脂肪堆积速度比汉族女生更快一些。湖南侗族女生BF%水平随年龄增长显著高于贵州侗族女生。2湖南侗族男女学生身高、坐高、体重与胸围等形态指标整体水平低于汉族学生,身高、体重与胸围指标增龄性变化趋势和贵州侗族学生一致,但增长幅度较大。男生体型以偏中胚层的外胚层体型和偏外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占有相当比例,女生12岁前各种体型在各年龄段分布较均匀,但青春发育高峰年龄以后快速向内胚层体型发展。湖南侗族中小学生超重率与肥胖率均处于较低水平。3湖南侗族男生进入青春发育突增期年龄比汉族男生晚1年左右,湖南侗族女生与汉族女生进入青春发育突增期年龄接近。4湖南侗族男女学生安静心率与血压均处于正常值范围,肺活量总体水平均显著高于贵州侗族学生水平。男女速度素质普遍比汉族学生低。男女耐力、力量和柔韧素质在13岁以前低于汉族学生,但13岁以后开始全面超越汉族学生。湖南侗族男女素质的增龄性变化趋势和贵州侗族学生一致,但总体好于贵州侗族学生,各项素质在大多数年龄组差异有显著性。5湖南侗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度、持续时间和强度均不足,同时,在锻炼的频度、持续时间和强度上均存在广泛性的学龄段和性别差异。但比较而言,湖南侗族学生体育锻炼总体情况好于2005年全国汉族学生调查水平。湖南侗族与汉族学生体育锻炼与素质发展现状比较结果也证实:族群之间身体素质存在生物遗传差异,但后天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体育锻炼等)因素的不同可导致这种差异的减弱甚至正负向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