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在人类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关系着农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也关系着一个地区是否能快速发展。人类为了满足生产生活过程中日益需求的农业产品,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片面追求农业的经济效益和质量,虽然使农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在这些农业投入和农业资源利用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过量使用化肥不仅浪费资金,同时也造成了农业土地结块,土壤肥力下降,破坏了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如何对一个地区的农业生态系统现状进行合理评价以及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它关系着一个地区的农业生态系统能否合理健康的发展。本论文利用能值理论,同时结合三元相图法对酉阳县2003-2012年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分析,从而揭示系统内的能值、物流等的真实状况,投入产出的物质能量存在的真实价值,揭示酉阳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和系统的结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预测其发展方向,提出相适宜的解决建议及对策。选择酉阳县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是因为其农业可持续性发展问题与非岩溶地区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对重庆岩溶地区乃至西南石漠化严重的岩溶地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研究的主要结论有:酉阳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总投入能值变化趋势呈波动起伏比较大。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中的日照时数以及降雨量使其呈现波动比较大的趋势。不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呈现为上升趋势;可更新有机能有所下降;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上升较快,十年期间上升了56.41%。通过酉阳县的能值投入分析,可更新环境资源在酉阳县的农业生产中占有主导作用,虽然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有所下降,经济反馈能值有所上升,但是经济反馈能值比率仍没有超过可更新环境资源的比率。这主要是因为酉阳县正处于传统农业生产的缓慢过渡阶段,农业生产还存在一些“靠天收”的田地,农业生产比较落后,发展比较缓慢,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仍应加大经济反馈能值的投入,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使之相互促进并和谐发展。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总能值产出从2003年到2012年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畜牧业和种植业占主导地位,畜牧业的能值呈现增长的趋势,但占系统总能值的产出比例由2003年的77.82%下降到76.66%,种植业的能值在2003年到2012年呈缓慢上升趋势,但其占系统总能值的产出比例由2003年的21.03%下降到19.71%。林业和渔业发展速度有所提高,在总能值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加,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虽然近些年来,酉阳县利用自己地形多山地的特点,调整农业结构,但目前仍改变不了畜牧业和种植业的重要地位。通过对酉阳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的能值投资率、能值自给率、能值产出率、环境承载力以及人均产出等指标的研究,发现酉阳县目前属于半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其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但农业发展水平比较低;系统的整体功能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却低于重庆市平均水平;抗灾能力及自我生产能力比较低但是发展潜力比较大;农业生产中虽逐渐增加了现代化因素,但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人均产出的不断增长意味着农民生活水平及生产效率在不断提高,但土地的利用效率比较低。因此应增加科学和技术的投入,提高人力效率,合理利用化肥农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其土地的利用效率,改善当地农业生态环境,从而促进当地的农业可持续性利用。通过三元相图法对酉阳县的资源线、敏感线及可持续线进行分析预测出酉阳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即系统在目前的发展状况基础上采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保护环境等措施,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按照可更新环境资源的敏感线继续向前发展并制定出相宜的发展办法,同时应保证经济反馈能值和不可更新环境资源的比值之间的稳定性,提高经济反馈能值的利用率,并缓解不可更新环境资源的利用强度,使系统提高发展并逐步步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