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发展对中国工业就业的影响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ongyi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2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速首次跌破8%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开始走向换挡转型期,与此同时,智能技术取代突破性的进展,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端的工业自动化技术在实践中开始运用,使得我国工业行业从业人员的失业压力越来越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从2004年以来“机器换人”的热议,智能技术对就业的替代到底是杞人忧天还是未雨绸缪,值得我们关注。
  本文从宏观层面考察我国智能技术发展对就业影响情况,通过将智能技术拆分成可以创造新工作的产品创新技术和可以替代劳动力进行生产的智能自动化设备创新技术,讨论智能技术发展对就业产生的总效应。在此基础上,研究智能技术发展对不同技术水平的行业就业产生的影响差异。在实证部分,我们采用2004年到2017年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智能技术发展对中国工业行业就业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在总就业方面,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智能设备创新技术会对就业有抑制作用,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产品创新技术会对就业有促进作用,而在全工业行业中,智能设备创新技术的影响效果要大于产品创新技术的影响效果,因此从总体上来看,智能技术的发展对现阶段我国工业行业的就业表现为抑制作用。在不同技术水平的行业方面,偏向于高端技术的工业行业,其产品创新技术影响效果大于智能设备创新技术的影响效果,智能技术对该类行业的就业具有促进作用,但在偏向于低端技术的工业行业中,其产品创新技术影响效果小于智能设备创新技术的影响效果,智能技术对该类行业的就业具有抑制作用。
  根据研究,我们的建议包括:第一,加大高端行业研发投入,改善研发环境,鼓励企业在已经到来的智能技术时代进行高层次的创新研发,而不是只局限于自动化设备的使用;第二,做好高端人才培养工作,注重高素质人才输出,完善高端前沿人才培养体系,以此解决有可能出现的劳动力和劳动岗位不匹配所造成的结构性失业问题,第三,做好工业行业失业人员的保障机制,对失业人员的补助机制,满足失业人员在再就业之前的基本生活需求,大力发展服务行业,通过服务行业的发展来缓解由于智能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就业压力。
其他文献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重要驱动力,势必影响我国就业水平,新技术的应用在替代就业的同时又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但对就业影响的总效应具有不确定性。此外,考虑到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故本文研究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的地区差异,遵循“理论机制-现状分析-实证检验-优化措施”的思路,对比分析了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人工智能对就业造成的差异化影响。
  首先,通过梳理现有文献、相关理论,分析了人工智能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对就业的研究分为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益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根本. 整合是一种梳理、归整、合并、合成,最后形成一种整体合力的意思. 对知识点的归纳与整合是在对知识点整体掌握之后更高层次的事情,只有对知识整体结构有了清晰的理解才有能力对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整合. 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中的“整合”很有必要,实践证明,探索复习课中的“整合”是让学生走出题海,提高复习效益,做到轻负高质的一条有
期刊
城镇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国内消费需求的动力来源。自十八大召开以来,国家对城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而产业结构的发展问题同样也是我国政府关注的主要内容,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可以在产业结构的整个升级过程中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进而促使我国经济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目前山西省不仅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时期,同样也是经济转型发展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关键阶段。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产能过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之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截至2018年底,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0310万亿元,突破了90万亿元。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要归功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改革开放政策,促使各种资源的配置更为合理和高效。同时,由于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在农村,主要是收益相对较低的第一产业;在城镇区域,发展的更多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也导致了分布在农村或城市的居民,其收入会有较大差距。近几年,虽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但依然存在一定的不平衡。
  党的十九大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国民经济的发展促使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为满足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国家大力支持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山西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省份,长期将发展煤炭产业作为本省的发展战略核心,在实现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但随着国际国内煤炭市场需求饱和、煤炭价格下跌、经济形势下滑,原本火热的煤炭市场瞬间进入寒冬期,山西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传统煤炭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然不适应新经济的发展情况,转变发展方式势在必行。但由于煤炭价格的波动,使得山西煤炭企业在收益高时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而公平正义是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价值追求。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也从未停止。尤其是近年来提出的特色小镇的建设,全面而深刻地秉承了城乡发展公平正义的思想,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新的发展点。如何从公平正义思想的视角分析城乡融合发展,以及特色小镇建设对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而吉林省作为我国传统的粮仓与工业基地,城乡问题较为显著,同时,吉林省特色小镇的建设起步较早,具有一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与此同时,我国处于经济增长的“三期叠加”阶段,GDP增长速度从2010年的10.6%持续下降到2019年的6.1%,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路径尚未形成。如何统筹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稳定发展尤为重要,因此,研究环境规制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高歌猛进,中国城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却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尤其是以雾霾污染为代表的空气污染问题引发公众、社会公益组织、政府及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雾霾污染不仅严重危害了人类的身心健康,而且对于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当前,雾霾污染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拦路虎”之一,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政策布局解决雾霾污染问题迫在眉睫。
  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雾霾污染包含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的影响效应。从直接影响的角度来分析,交通基础设施通过交通运输活动来
改革开放以来,依赖于低价工业化的发展模式扩大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规模,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阶段,以往依赖于中低端劳动力供给数量以促进经济增长的模式正在失去活力,劳动力供给短缺和结构性不匹配问题逐渐显现,劳动力市场的搜寻摩擦作用也正在不断加大,有关搜寻摩擦作用和劳动力供给因素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日益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当局的重要研究主题。但是,纵观国内外既有研究可以发现,目前还鲜有同时将搜寻摩擦、劳动力供给与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置于统一分析框架的文献,对搜寻摩擦和劳动力供
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经济的增长动力正经历着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经济增长的方式由过去的强调增长速度向注重增长质量转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在科技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创新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注重科技资源的投入量,更需要关注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创新驱动过程可理解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四个阶段。在以往的科技资源使用效率研究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创新驱动过程的终端,创新资源投入价值的重要体现,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本文基于产业结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