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审时度势作出重大判断,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由过去高速粗放发展向中高速集约发展,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破解经济发展瓶颈,中央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面临结构性产能过剩、供给质量不高等多重困境,中央于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习近平,2015)。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要求,我国房地产、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积极推进并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提高供给质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鉴于此,本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为研究背景,系统考量我国钢铁行业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中的具体措施、政策落实所遇困境以及通过案例公司实证分析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后财务绩效的变化,进一步验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效应。首先,在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基础上,阐述我国推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背景;其次,以我国钢铁行业为例,分析行业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前后财务绩效变化以及存在问题;最后,通过案例公司,遴选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应具有关联度的财务指标,横向与纵向分析案例公司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应。研究发现,供给侧改革后钢铁行业及AS公司财务绩效明显好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作用得到体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式实行后,AS公司根据行业发展现状,积极落实“三去一补一降”,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与财务绩效密切相关的财务指标相比于改革之前都有明显好转。但是,AS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存货周转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与行业相比,显著低于行业均值。通过案例研究,AS公司虽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红利,实现公司绩效短期好转,但必须考量政策红利效应递减,应借鉴行业发展经验,加强企业“短板”投资力度,苦练内功,以期实现公司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钢铁行业以及案例公司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后的财务绩效比较研究,定性与定量研究国家重大改革政策落实效应,理论上进一步丰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公司治理与财务理论,充实并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有研究文献;实践上为我国传统行业以及其他行业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益借鉴,促进并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