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很多高校在原址就地改扩建,导致室外空间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对室外环境舒适度造成影响。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模拟高校改扩建前后室外风环境变化,分析校园室外环境舒适度的影响因素,运用参数化设计思想对校园环境进行优化方案设计,并对校园室外环境进行优化模拟及评价,根据模拟结果提前预知优化效果,使师生获得良好的室外生活环境。本文运用实地测量与Phoenics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对改扩建前后校园环境进行模拟,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影响环境舒适度的因素,提出优化方案并对优化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景观要素的变化会对风环境造成影响,由农田变为建筑群,会使风速降低;由建筑群变为开敞的空地,会使风速增加;(2)某一范围内的风环境易受到周围其他环境变化的影响;(3)建筑的布局形式会对风环境造成影响,"围合式"布局较"行列式"布局而言,在冬季能够营造更好的风环境;(4)建筑密度大的区域风速较低;建筑密度小的区域,风速较高;(5)建筑的高度、外形均会对风环境造成影响。(6)植被对风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植被对于来流速度有削减作用。此外,本研究设置几组对比试验,探讨植被与风的来流角度、植被高度对风环境造成的影响。得出结论:(1)在0.—90.范围内,来流与植被夹角越接近90.,植被对风速的削弱作用越大;(2)植被高度在5m以内时,植被高度对风速减速效果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超过5m后,植被对来流的减速效果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5m高度范围内,植被高度越高,最低风速值出现位置距离植被越远;当植被高度在1Om以上时,最低风速值出现位置不随植被高度变化而变化。应用植被对风速较大区域进行优化时:(1)应尽量使来流方向与植被垂直,以达到最好的减速效果(2)应选择体量适中的树木,这样不仅能够达到最佳优化效果,还能避免苗木采购成本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