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轻油资源的短缺,稠油的开采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开采和集输过程中,稠油与水受到搅拌,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形成乳状液。油水乳状液的物理性质对于管道设计和工况分析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油水乳状液在制备过程中,不同的配制方法得到乳状液的性质不同,所以如何在室内制备出与现场相近的乳状液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稠油和水在不同的配比、搅拌情况、搅拌温度下形成的乳状液性质差别很大。本课题主要针对稠油-水乳状液的配制方法以及乳状液性质进行研究。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主要研究搅拌强度、搅拌时间、搅拌方式、加水方式和搅拌温度对于乳状液的平均液滴直径、转相点和粘度的影响。实验表明:温度、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是影响乳状液性质的主要因素;搅拌转速增大、时间加长会使乳状液的液滴变小,粘度变大;同时,转速的增大也会导致转相点提前,温度的升高导致乳状液颗粒增大,粘度减小和转相点的提前。连续搅拌和水一次性加入稠油中更符合生产实际。与其他学者通过对比粘度的方法来确定乳状液的配制条件不同,本研究中不仅对比了粘度偏差,还对比了液滴直径的偏差,通过两者的比较来最终确定乳状液配制条件。以Masood模型为基础,进行乳状液的粘温曲线的拟合。本实验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