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中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建构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ygt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关系是人类恒古常新的难点和热点,任何对学校德育的完整的关照都离不开对师生关系的审视。当今世界,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使得现代学校德育成为“逻各斯中心”的教育,教师和学生构成德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两项对立。在传统德育领域,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是等待灌输的美德袋。这就意味着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个体在教师“美杜莎”式的眼光中被物化了,从而使得本应作用于人的心灵、引导人向善的学校道德教育,变成了压制和异化人的东西。为此,本文从主体间性的视角出发,旨在彻底地批判处于“异化”泥沼的主客对立的师生关系,重构学校德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以主体间性核心理念的新型师生关系,以期为师生关系走出现代困境找出一条道路。本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说明论题缘起、研究意义和国内外师生关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二部分主旨概括地介绍主体间性师生关系。具体内容包括阐述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理论基础,分析其基本内涵及基本特征。第三部分主旨阐析学校德育中主体间性师生关系得以建构的现实依据。具体内容包括首先分别从现代社会人的转型、德育实效、学生的全面发展、世界教育的改革浪潮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建构学校德育中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必要性;接着,主要从师生不断升级的道德需要、文化适应模式的变迁、当代哲学的主体际转向、和谐教育的兴起这几个方面对建构学校德育中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可能性予以阐述;最后,透视了学校德育中师生关系的现状。第四部分主旨阐述建构学校德育中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构思与探索。具体内容主要探讨在原点、背景、基础、机制、方法五方面分别从生命关怀、生活世界、对话理解、主体交往、人文观照五个角度对学校德育中主体间师生关系加以建构。
其他文献
应用基于影像的反演算法对2001年11月20日和2005年11月23日的Landsat ETM+/TM卫星资料,反演广东省江门市区的地表温度,分析江门市区秋季地表热环境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
陈赓平,浙江临海县人,我校中文系退休老教师。今年四月十一日不幸病故于原籍,享年八十一岁。其生前所著《阮籍<咏怀诗>探解》,曾陆续发表于本刊,下面是他为全文所写的“代序
分析了网络时代图书馆的职能、现状及优势,网络时代图书馆所产生的变化,并对新形势下图书馆的信息传播提出了几点建议。
<正> 植物的正常营养器官根、茎、叶,都有它自己形态和构造上的特征,学生一般比较容易辨认。可是,在自然界里,有些植物的营养器官却发生了变态,如枝卷须和叶卷须;枝刺和叶刺;
目的了解近年深圳市男同性恋性病和艾滋病感染的发展趋势及行为特征,并对其进行分析,为实施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从2002~2005年连续4年在深圳市男同性恋活动场所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的变化规律以及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60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PDGF含量,并与肝纤维化标志物III型前胶原肽(PI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会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将感冒后咳嗽的证治作了较为深入地探讨。提出:风寒郁遏,治当轻宣散邪;风邪伏喉扰肺,治当疏风利咽抗敏;风邪郁热灼津化燥,治应辛甘润肺止咳;湿热留恋久咳,治宜轻清开泄宣通肺气;体虚感
传统节日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感情,以及民族智慧都体现在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中。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引导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培
<正>一百七十年前,当英国的坚船利炮敲开了清政府的大门,接踵而至的是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火光抹去了"万园之园"昔日的辉煌,抹不去的是深深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