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柳州市三级医院护士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并进行干预,探讨提高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的有效策略,强化不良事件报告的意识,提高临床护理人员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的依从性,降低医院的护理不良事件,为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控制、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首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柳州市6所三级医院322名护士进行调查。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调查护士的人口社会学资料;采用《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报告意向问卷》调查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意向的现状;采用《护士对患者安全态度调查问卷》了解护士对患者安全态度的认知;采用《不良事件报告认知问卷》调查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认知的现状;采用《不良事件报告障碍问卷》了解护理不良事件报告障碍的现状。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文献,从柳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选取96名护理人员作为干预研究对象。针对急诊科护士不良事件报告意向现状和影响因素,制定教育干预措施,采用PBL联合CBS的教学方法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为期6个月教育干预,6个月后观察干预前后护士不良事件报告认知及报告意向变化情况。结果(1)322名研究对象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得分的中位数为14(0~15)。潜在漏洞、没有造成伤害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率分别为61.2%、62.7%;造成重度伤害或死亡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率均为98.8%。(2)随着年龄、护龄、学历、职称的增长,护士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提高;护士长的不良事件报告意向高于普通护士;手术室、ICU护士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高于门诊及急诊科护士;(3)护士报告认知较高的条目是:医院有无相关报告制度、医院有无相关报告系统,认知率分别为93.4%、92.9%;护士的报告认知较低的是:是否了解《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是否填写过不良事件报表,认知率分别为71.7%、36.0%;护士认为阻碍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最主要的三个因素是:上报不良事件后不及时得到反馈,不良事件未分析及发布分析结果,报告的格式繁琐、不易填写,认同率分别为72.4%、72.0%、69.6%;护士对患者安全态度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团队氛围、工作的满意度、单位安全的氛围、对管理的感受、对压力的认知;(4)单因素分析显示,报告认知、报告障碍与护士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报告意向总得分为因变量,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护士的工作年限、学历、安全态度、报告认知、报告障碍与研究对象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急诊科护理人员对潜在漏洞和未造成伤害的不良事件报告意向率为64.6%、69.2%,教育干预后分别为81.70%、83.20%。结论(1)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中的漏洞和未造成伤害的不良事件主动报告意向低,随着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增加报告意向上升。(2)护龄、工作年限、学历、技术职称、所在科室、医疗机构类型对护士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有影响;护士的工作年限、学历、安全态度、报告认知、报告障碍与研究对象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有相关。(3)采用PBL联合CBS的模式实施教育干预,能提高急诊科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报告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