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酷儿”:女同群体媒介文化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Ide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社交APP等新媒介技术的发展,一直处于隐匿状态的女同群体逐渐在媒体舞台上展露身姿,新媒介技术赋予她们不同以往的空间来展现自我,新型的女同公益组织等形式逐渐成为她们追求更大话语权的文化生活方式。同时,由于新媒介自带的娱乐属性,女同群体以“新酷儿”的姿态追求个性生活,这在新媒介时代消费主义盛行的背景下有了极强的娱乐性与去政治性,新媒介提供的数字化空间是一个游戏与愉悦的场景,提供了行动主义的空间,女同群体依赖媒介的“新酷儿”文化实践、话语策略为她们创造了更多的生存空间,她们不再竭力设法与主流群体划清界限,而是更多地在两者之间构筑桥梁,这在我国走向性别多元化的道路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总之,依托及时通讯技术、LBS服务的新媒介让女同群体经历着一场不同以往的文化革命。本研究通过分析以女同群体为代表的“新酷儿”群体的新媒介展演与文化实践,分析数字媒介中“酷儿”的演进,关注商业经济的参与给她们带来的话语权演变和空间生产,从而提倡用多元性别视角关注差异个体的生存。研究发现,女同群体从最初的“酷儿”形态发展为依赖新媒介力量的“新酷儿”形态,个体在媒介展演的同时促进了群体文化的地域性、国际性联结,从而对“新酷儿”的讨论不再局限于以往的身份政治视角,娱乐性成为其文化核心。究其根源,商业经济的参与、消费主义的盛行,让“新酷儿”的空间生产更具活力,交织互动与娱乐至上成为“新酷儿”空间生产的特性。但是,“新酷儿”文化的演进始终伴随着技术与社会体制的发展,是否能焕发持续的活力,需要在不断的酷儿文化实践中才能被证实。
其他文献
1954年在江苏丹徒县烟墩山出土的西周康王时有铭铜器《宜侯矢簋》,记述了一个为古文献所不载的宜国。对于此国的情况,学术界的解释历来有很多分歧,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
西周时代农业生产的状况如何,当时采用什么样的耕作方法,弄清这一问题,对于了解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史,特别是解决古代社会史的分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学术界在这一方
在中职学校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薄弱、课程学习兴趣淡漠、自信心不足等现状。本文以中职数学课程为例,寻找提高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正>"《TBT协定》是WTO专门规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规范性文件。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形式多样、易于隐蔽且效果显著的特点,而且在全球范围内有愈演愈烈之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正>西方钢琴音乐经过了数百年的积累和发展,已经达到博大精深的境界,与经典的西方钢琴音乐排列在一起,我国著名作曲家黄安伦的作品令人惊异地展现了独树一帜的品质,这充分说
传统和当代说法认为褒姒之于西周灭亡不是罪魁元凶,就是替罪羔羊。从传世文献和考古文字材料入手,分析西周王后在宫廷中的政治地位和活动,发现以王后为代表的西周贵族妇女在
公元前 37年高句丽在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建国时 ,高句丽人已经在西汉郡县制的管辖之下生活了 70多年。高句丽王被王莽政权贬为侯 ,说明其在西汉末为王国 ,东汉光武帝复其王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