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在催化二氧化碳氢化还原反应中的应用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fei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由于具有特定的结构,在催化过程中对特定的反应具有选择性。利用其结构特性,通过对MOFs中的有机配体功能化后修饰可以引入新的催化活性位点,此外将金属纳米颗粒负载在MOFs的孔道也可以催化某些反应。通过选择具有空配位点配体的MOFs,利用配体螯合金属的能力,可以在引入金属活性位的同时制备更为稳定的MOFs负载型纳米颗粒。依靠MOFs自带的空腔和一定大小的孔道可以限制纳米颗粒的生长尺寸和阻止颗粒的团聚,从而形成高分散性的纳米颗粒催化剂。此外,通过热解处理,前驱体MOFs可以成为构筑纳米金属碳复合物的理想模板。MOFs排列规整的金属节点在热解碳化时可以原位转化成纳米金属颗粒,而框架中的有机桥联配体则形成高孔隙率的多孔碳材料,从而得到高分散性、少聚集态的分散在碳材料上的纳米金属,从而制备金属/碳复合材料催化剂。  CO2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近年来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而导致的CO2排放量急剧增加,因此研究CO2的化学转化及其利用就显得非常重要。特别地,将CO2催化转化成液态燃料或化学品,能够为解决环境问题和能源难题提供一套非常具有建设性的方案。其中,从CO2加氢直接合成甲酸是一种原子经济性为100%的绿色途径,不仅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一种思路,而且可以由此得到重要的化工产品甲酸及其衍生物。已经报道的研究当中,用于催化CO2还原合成甲酸衍生物的催化剂以具有螯合结构的金属有机配合物居多。目前,利用Cu基催化剂催化CO2加氢合成甲醇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而甲醇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作为一种清洁的液体燃料,甲醇在能量存储和燃料电池等领域都将大有可为之处。在此研究背景下本文以MOFs为研究模型,制备具有螯合金属位点结构的异相催化剂和MOFs负载型金属纳米粒子催化剂,并将其运用于氢化还原CO2的液相反应。同时以Cu基MOFs为前驱体,通过高温热解煅烧处理,得到金属/碳催化剂,用于制备甲醇的CO2氢化催化反应,主要实验内容如下:  1、根据文献报道,先合成掺杂有吡啶基羧酸配体的UiO-67 MOFs即UiO-67-bpydc-bpdc(bpydc=2,2-联吡啶-5,5-二羧酸,bpdc=联苯二甲酸),分别通过浸渍法后修饰合成和还原处理,得到负载金属活性位(包括Fe,Co,Ni,Cu,Pd)的异相催化剂,将其运用于氢化还原CO2的液相反应。同时合成担载在UiO-67-bpydc-bpdc上的异相Pd纳米催化剂即Pd@UiO运用于该反应。  2、通过热解煅烧法,分别以HKUST-1和含有Cu、Zn节点的Cu3-xZnx(BTC)2为前驱体,制备得到Cu/C和Cu/Zn/C催化剂,并将其运用于CO2的气固相氢化催化反应制备甲醇,并研究这两种催化剂的催化行为。
其他文献
稀土掺杂发光纳米微粒具有一系列突出的优点,可望发展成为一类新型的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荧光标记材料。而发光纳米微粒要成为荧光标记物必须具有亲水性,因此纳米微粒的表面改
传统的化学增幅型光刻胶是将光致产酸剂(Photoacid generator,PAG)混杂在聚合物中,由此产生诸如PAG的相分离、PAG的变性、光酸的分散、以及后烘过程中光酸的迁移等问题,从而
学位
含氮化合物存在于大部分的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酰胺氮自由基是合成含氮化合物的有效中间体。目前形成酰胺氮自由基方法的共同缺点在于需要当量的氧化剂或贵金属催化剂。因此
大量研究发现:配合物的合成受影响的因素很多,如:配体的结构特性、晶化条件、配体与金属离子的比率以及反应的溶剂体系等。其中,多功能有机配体在有效引导构筑结构新颖、性能
学位
手性是自然界生命体最重要亦是最普遍的现象,如所有天然氨基酸,除了甘氨酸,均为手性氨基酸。已知天然蛋白质均由三型α-氨基酸构成,核酸的糖类单元则为D型核糖。动植物的新陈代谢
机器人一词第1次在人类的幻想作品中出现已经过去90多年,第1台数控工业机器人原型机诞生也过去了半个世纪。今天,机器人已经渗透进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工业、军事、医疗、飞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共产国际的代表米夫扶持王明爬上了中共的高位──成了实际上的中共中央负责人。米夫,王明利用把持的中共中央大权,对瞿秋白进行了无情打击。四中全会上,撤
在国家“双创”大背景下,《创业英雄汇》秉持“真创业,真投资,真价值”的价值理念,构筑了一个公平、真实、透明的创投沟通平台,有效助力“双创”。10月21日,《创业英雄汇》制
ZnO作为一种重要的宽禁带(3.37 eV)、高激子束缚能(60 meV)的Ⅱ-Ⅵ族半导体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光、电、磁等性能,已广泛应用于发光元件、太阳能电池、气敏电极、压电传感器
具有独特结构的分子基磁性材料因其重要的性质和潜在应用前景已经成为材料化学和配位化学领域中极具吸引力的课题。一般来说,有两个途径:铁磁(FO)与亚铁磁(FI)途径,能导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