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NL1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t_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强直性肌营养不良Ⅰ型(myotonic dystrophy type 1,DM1)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肌病,常发病于成年人,伴有多系统疾病与逐步恶化的症状。肌萎缩是临床上常见的肌肉系统受累主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骨骼肌卫星细胞(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SC)在肌肉再生中起着重要作用。SSC的增殖能力的下降以及数量的减少都会导致肌肉再生的障碍,可出现肌萎缩。DM1病人的肌肉活检中显示SSC存在增殖能力的下降,但具体机制不详。肌盲管样蛋白1(Muscleblind-like Protein 1,MBNL1)在 DM1 的发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MBNL1负责调控RNA剪接工作。然而,MBNL1的作用不仅体现在RNA分子剪切上,MBNL1可以调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可以促进神经突的生长。小鼠MBNL1缺失会出现出肌肉萎缩的症状。我们前期利用TALEN基因编辑技术消除了 DM1病人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和心肌细胞的毒性RNA,成功逆转了 MBNL1的表型。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在增殖,自噬,代谢,分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mTOR在DM1病人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以及神经突的生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增殖和自噬关系密切。在DM1果蝇模型中,过表达mTOR抑制自噬可以挽救萎缩的平均飞行面积。同时MBNL1可以调控mTOR信号通路。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假设:MBNL1的功能异常是否通过影响mTOR来影响SSC的自噬水平进而影响其增殖。DM1病人体细胞来源的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cell,iPSC)携带有病人的遗传信息,并且保持了多能分化的特性,可定向分化为SSC。DM1病人骨骼肌卫星细胞疾病模型的建立无疑对研究DM1病人肌萎缩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很好的工具。本次研究旨在DM1病人体细胞来源的iPSC诱导分化的SSC中探讨其增殖缺陷的可能机制。第一部分DM1骨骼肌卫星细胞存在增殖缺陷方法:正常人体细胞来源的iPSC(DM1-04iPSC),DM1病人体细胞来源的iPSC(DM1-03iPSC),DM1-03经过TALEN基因编辑消除了毒性RNA的iPSC(DM1-13-3iPSC),成功分化为骨骼肌卫星细胞DM1-04SSC,DM1-03SSC和DM1-13-3SSC。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骨骼肌卫星细胞成功表达了标志物Pax7和MyoD;Pax7+MyoD+阳性细胞比例比较三系细胞的增殖能力。(Antigen Ki-67,Ki67)免疫荧光染色比较三组卫星细胞阳性细胞数的差异。CCK8比较三系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上述方法,比较正常人,DM1病人来源以及基因修饰过的卫星细胞的增殖能力,明确DM1病人来源的SSC是否和病人肌肉活检结果一致,存在增殖缺陷。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检测DM1-13-3SSC毒性RNA有无消失。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三系SSC MBNL1蛋白表达量。初步确定三系SSC的增殖情况,以及探讨基因修饰是否可以改善DM1 SSC增殖。1、骨骼肌卫星细胞标志物配对盒蛋白Pax-7(Paired box protein Pax-7,Pax7)和生肌分化因子 MyoD(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1,MyoD)免疫荧光染色,确定疾病模型的建立。2、增殖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 8,CCK-8 Kit)检测比较三系SSC的OD450值,比较增殖能力的差异。3、免疫荧光染色,比较三系SSCKi67阳性细胞数比例。4、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检测SSC毒性RNA,明确DM1-13-3SSC毒性RNA有无消失。5、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三系SSCMBNL1蛋白表达量。结果:1、DM1-04SSC,DM1-03SSC 和 DM1-13-3SSC 三系细胞均成功表达Pax7和MyoD,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DM1-03组增殖状态的SSCs(Pax7+MyoD+)的比例低于 DM1-04 组(P<0.05),而 DM1-13-3 组的比例高于DM1-03组(P<0.05),但低于DM1-04组(P<0.05)。2、CCK8增殖检测显示DM1-03SSC OD450值低于DM1-04组(P<0.05),而DM1-13-3组的比例高于DM1-03组(P<0.05),但低于DM1-04 组(P<0.05)。3、三系SSC的Ki67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DM1-03SSC组Ki67阳性细胞数比例显著低于DM1-04SSC(P<0.05),而DM1-13-3组的比例高于 DM1-03 组(P<0.05),但低于 DM1-04 组(P<0.05)。4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检测SSC毒性RNA结果显示:DM1-13-3SSC细胞核中均未发现毒性RNA,DM1-03SSC发现有毒性RNA。5、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三系SSC的MBNL1蛋白表达量显示,MBNL1在DM1-03SSC中存在细胞核内滞留现象,细胞核中MBNL1显著高于 DM1-04SSC 胞核内 MBNL1(P<0.05)和 DM1-13-3SSC 胞核内 MBNL1(P<0.05)。结论:DM1-04iPSC,DM1-03iPSC,DM1-13-3iPSC 三系多能干细胞可定向分化为骨骼肌卫星细胞;DM1-03SSC存在增殖缺陷;TALEN基因编辑消除了 DM1-13-3SSC的毒性RNA,提升了其增殖能力,但增殖能力仍低于DM1-04SSC。第二部分MBNL1在DM1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1、腺病毒转染DM1-03SSC和DM1-13-3SSC过表达MBNL1,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qrt-PCR)验证过表达效果。2、Ki67免疫荧光检测比较DM1-03SSC和DM1-13-3SSC过表达MBNL1后Ki67阳性细胞数比例,比较增殖能力的变化。3、增殖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 8,CCK-8 Kit)检测比较DM1-03SSC 和 DM1-13-3SSC 过表达 MBNL1 后 OD450 值,比较增殖能力的变化。4、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三系细胞自噬水平,DM1-03SSC和DM1-13-3SSC在过表达MBNL1后磷酸化mTOR(p-mTOR)和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 1 轻链 3(Microtubulesas 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LC3)、P62的变化。5、采用 mRFP-GFP-LC3 腺病毒转染 DM1-03SSC、DM1-04SSC 和DM1-13-3SSC,检测三系细胞自噬水平;同时检测DM1-03SSC和DM1-13-3SSC在过表达MBNL1后自噬流水平。结果:1、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DM1-03SSC和DM1-13-3SSC过表达MBNL1后蛋白表达量变化显示:DM1-03SSC+AdMBNL1组MBNL1的表达水平都显著高于DM1-03SSC组(P<0.05);DM1-13-3SSC+AdMBNL1组MBNL1的表达水平都显著高于DM1-13-3SSC组(P<0.05);PCR 结果显示:DM1-03SSC 和 DM1-13-3SSC 过表达 MBNL1后MBNL1在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2、Ki67 结果显示:DM1-03SSC 和 DM1-13-3SSC 的 Ki67 阳性细胞比例在过表达MBNL1后显著升高(P<0.05),但仍低于DM1-04SSC(P<0.05)。3、CCK8 结果显示:DM1-03SSC 和 DM1-13-3SSC 的 OD450 值在过表达MBNL1后显著升高(P<0.05),但仍低于DM1-04SSC(P<0.05)。4、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三系细胞自噬水平结果显示:DM1-03 SSC中LC3Ⅱ/LC3Ⅰ的比率显著高于DM1-04 SSC中的比率(P<0.05),而DM1-13-3 SSC中的LC3Ⅱ/LC3Ⅰ比率显著低于DM1-03 SSC中的比率(P<0.05),但高于 DM1-04 SSC 中的比率(P<0.05)。DM1-03 SSC中p-mTOR/mTOR和P62水平明显低于DM1-04 SSC中的水平(P<0.05),而DM1-13-3 SSC 中的 p-mTOR/mTOR和 P62 水平显著高于DM1-03 SSC中的水平(P<0.05),但低于DM1-04 SSC中的水平(P<0.05)。过表达MBNL1后,DM1 SSC中p-mTOR/mTOR 和P62 的水平升高(P<0.05),但仍低于DM1-04组(P<0.05)。过表达MBNL1后,DM1 SSC中的LC3Ⅱ/LC3Ⅰ比值下降,但仍高于DM1-04组(P<0.05)。DM1-13-3+Ad-MBNL1 SSC 中 p-mTOR/mTOR 和 P62 的水平高于 DM1-03+Ad-MBNL1 SSC 中的水平(P<0.05),而 DM1-13-3+Ad-MBNL1 的 LC3Ⅱ/LC3Ⅰ 比低于 DM1-03+Ad-MBNL1 SSC(P<0.05)。5、自噬双标腺病毒免疫荧光结果显示:DM1-03 SSC中GFP/mRFP/cell 显著低于 DM1-04 SSC(P<0.05),而 DM1-13-3 SSC 的 GFP/mRFP/cell 高于 DM1-03 SSC 但低于 DM1-04 SSC(P<0.05)。MBNL1过表达后,DM1 SSC的GFP/mRFP/cell增加,但仍低于DM1-04 SSC(P<0.05)。此外,DM1-13-3+Ad-MBNL1 SSC 的 GFP/mRFP/cell高于 DM1-03+Ad-MBNL1 SSC(P<0.05)。结论:过表达MBNL1可以显著提高DM1-03SSC,DM1-13-3SSC的增殖能力,这种作用在基因修饰组更明显,但仍低于正常组。第三部分DM1骨骼肌卫星细胞自噬和增殖的关系方法:1、腺病毒转染DM1-03SSC和DM1-13-3SSC过表达mTOR,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效果。2、过表达 mTOR 后,WB 检测 DM1-03SSC 和 DM1-13-3SSC 蛋白LC3、P62以及PCNA水平变化。3、过表达 mTOR 后,CCK8 检测 DM1-03SSC 和 DM1-13-3SSC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1、腺病毒转染DM1-03SSC和DM1-13-3SSC过表达mTOR后,蛋白免疫印迹法和PCR结果显示:DM1-03SSC和DM1-13-3SSC过表达mTOR后mTOR在蛋白和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2、过表达mTOR后,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DM1-03SSC和DM1-13-3SSC自噬相关蛋白LC3和P62蛋白以及增殖相关蛋白PC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显示:mTOR过表达后,DM1-03和DM1-13-3 SSC中的LC3Ⅱ/LC3Ⅰ 水平降低(P<0.05),与 DM1-04 SSC 没有差异(P>0.05)。在mTOR过表达后,DM1-03和DM1-13-3 SSC中P6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增加(P<0.05),但仍低于 DM1-04 SSC(P<0.05)。DM1-03+Ad-mTOR 和 DM1-13-3+Ad-mTOR SSC 之间的 LC3Ⅱ/LC3Ⅰ没有差异(P>0.05)。DM1-13-3+Ad-mTOR SSC 中 PCNA 和 P62 的表达高于 DM1-03+Ad-mTOR SSC(P<0.05)。3、过表达mTOR后,CCK8检测结果显示:mTOR过表达后DM1 SSCs 的 OD450 值升高,但 OD450 值仍低于 DM1-04 SSC(P<0.05)。DM1-13-3+Ad-mTOR 组的 OD450 值高于 DM1-03+Ad-mTOR 组(P<0.05)。结论:过表达mTOR抑制自噬可以促进DM1-03SSC,DM1-13-3SSC的增殖,这种作用在基因修饰组更明显,但增殖能力仍低于正常。第四部分过表达MBNL1通过mTOR信号通路抑制DM1骨骼肌卫星细胞中升高的自噬促进其增殖方法:MBNL1过表达后,用50 nM雷帕霉素处理DM1-03和DM1-13-3并分为DM1-03 SSC,DM1-03+AdMBNL1 SSC,DM1-03+AdMBNL1+Rapamycin SSC 以及 DM1-13-3 SSC,DM1-13-3+AdMBNL1 SSC,DM1-13-3+AdMBNL1+Rapamycin SSC。1、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p-mTOR/mTOR以及自噬相关蛋白LC3,P62,增殖相关指标PCNA,比较过表达MBNL1后给予雷帕霉素处理在两组细胞增殖以及自噬水平上的变化。2、CCK8测定各组细胞的OD 450值,比较过表达MBNL1后给予雷帕霉素处理引起各组OD 450值的变化。3、Ki67免疫荧光染色测定各组Ki67阳性细胞数比例,探讨雷帕霉素阻断mTOR后,过表达MBNL1在SSC增殖中的作用是否受影响。结果:1、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结果显示:雷帕霉素处理后,DM1-03+Ad-MBNL1SSC 中的LC3Ⅱ/LC3Ⅰ 显著升高(P<0.05),p-mTOR/mTOR,PCNA 和 P62 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DM1-03+Ad-MBNL1+Rapamycin SSC 和 DM1-03 SSC 之间的 LC3Ⅱ/LC3Ⅰ,p-mTOR/mTOR,PCNA和P62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雷帕霉素处理后,DM1-13-3+Ad-MBNL1 SSC 中的 LC3Ⅱ/LC3Ⅰ 显著升高(P<0.05),p-mTOR/mTOR,PCNA 和 P62 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DM1-13-3+Ad-MBNL1+Rapamycin SSC 和 DM1-13-3SSC 之间的 LC3Ⅱ/LC3Ⅰ,p-mTOR/mTOR,PCNA 和 P62 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2、CCK8 检测结果显示:DM1-03+Ad-MBNL1+Rapamycin SSC中的OD 450值显著低于DM1-03+Ad-MBNL1SSC(P<0.05),而和DM1-03 SSC 没有显著差异(P>0.05)。DM1-13-3+Ad-MBNL1+Rapamycin SSC 中的 OD 450 值显著低于 DM1-13-3+Ad-MBNL1 SSC(P<0.05),而和 DM1-13-3SSC 没有显著差异(P>0.05)。3、Ki67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DM1-03+Ad-MBNL1+Rapamycin SSC中Ki67阳性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DM1-03+Ad-MBNL1 SSC(P<0.05),但 DM1-03+Ad-MBNL1+Rapamycin SSC 和 DM1-03 SSC 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DM1-13-3+Ad-MBNL1+Rapamycin SSC中Ki67阳性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DM1-13-3+Ad-MBNL1 SSC(P<0.05),但 DM1-13-3+Ad-MBNL1+Rapamycin SSC 和 DM1-13-3SSC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过表达MBNL1通过mTOR信号通路抑制DM1-03SSC,DM1-13-3SSC中升高的自噬促进其增殖。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Abp1过表达对足细胞损伤效应的机制研究目的:探究Abp1过表达对足细胞的损伤效应及其机制。方法:第一节:各选取6例患者病理改变为微小病变肾病(MCNS)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肾活检组织,同期匹配肾母细胞瘤癌旁部位正常肾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Abp1的表达水平。同时,选取临床信息系统20例患者(10例MCNS和10例FSGS)进行起病初期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横断面分析。第
第一部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的肠道菌群组成目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围产医疗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技术迅速发展,超/极早早产儿和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明显提高,导致BPD发病率也逐渐增高。近些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肺部疾病的密切关
第一部分RSV感染后期LPS/CpG ODN加重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的作用目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世界范围内5岁以内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LRTIs)最主要的病毒病原。重症RSV感染与反复喘息及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在病毒引起反复喘息的幼儿中常常伴有呼吸道细菌定植
第一部分载雌马酚纳米粒结构性金属骨小梁的制备、表征及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目的:采用超声乳化二步法制备Eq-PLGA纳米粒,利用PDA仿生法在多孔钽金属骨小梁材料表面制备PDA涂层,通过其特性大量吸附Eq-PLGA纳米粒在涂层表面,制备一种载雌马酚纳米粒的结构性金属骨小梁Eq-PDA-Tan,并检测其理化特性、生物相容性,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运用超声乳化二步法制备Eq-PLGA纳米粒,通过观察
背景广泛识别肝细胞癌(HCC)进程的驱动因素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不仅对于了解其耐药机制至观重要,而且使细胞对药物敏感也至关重要。先前的研究广泛揭示了水通道蛋白,特别是水通道蛋白3(AQP3),在包括HCC在内的多种肿瘤中有促进肿瘤进展的作用。但是,AQP3在索拉非尼治疗HCC中的调节作用和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研究索拉非尼对肝癌细胞中AQP3表达的影响,以及在缺氧诱导肝癌细胞对索拉非
背景:软骨肉瘤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骨恶性肿瘤。对化疗药物缺乏敏感性及术后高复发率是目前人软骨肉瘤治疗的瓶颈。药物再定位,是一种安全、经济、低成本的探索新型化疗药物的方法。氯硝柳胺作为一种治疗绦虫感染的抗寄生虫药物,已被证实具有潜在的抗肿瘤能力。但氯硝柳胺治疗人软骨肉瘤的研究鲜有报道,且氯硝柳在人软骨肉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明晰。目的:探究氯硝柳胺在人软骨肉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氯
研究背景:tsRNA(t RNA-derived small RNA,tsRNA)是近年来发现、存在于多种生物体内的一类新型小非编码RNA(small non-coding RNA,snc RNA),具有调控蛋白质翻译、反转录转座子、肿瘤发生和表观遗传等多种功能。ts RNA来源于成熟t RNA或t RNA前体,序列上具有丰富的RNA修饰,从而增加了其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但同时也极大地干扰了小RN
背景与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临床极其常见的脑血管综合征,在中风类疾病中约占5%,具有急性起病、高致死致残率的特点。以往的研究认为其高致死致残率的原因主要是出血后继发的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cular spasm,CVS),但投入大量研究发现使痉挛物质失活或阻断动脉平滑肌收缩的药物临床收效甚微,死亡率和致残率未见明显下降。最
第一部分BCL6与骨骼肌糖代谢的关系目的:初步探索BCL6与骨骼肌糖代谢的关系方法:通过GEO数据挖掘,探索骨骼肌中BCL6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关性。检测伴胰岛素抵抗的野生型小鼠骨骼肌中BCL6是否发生改变。对普食和高脂小鼠进行单次极量平板运动实验,分别检测运动前后BCL6的表达变化。采用C2C12细胞诱导成肌,对肌管予以棕榈酸刺激,观察在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中,BCL6的表达情况。然后对肌管分别予
目的:探索LASS2在肥胖、肝脂肪变性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初步了解LASS2与肝脂质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雄性C57BL/6J小鼠、ob/ob小鼠、db/db小鼠、KK-Ay小鼠和APOE-/-小鼠肝组织中LASS2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其中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普食组和高脂组(均从6周龄开始喂养普食或高脂16周)。FFAs诱导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