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根据新课程改革中高中生命科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以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生命科学素养测量的相关理论,调查研究目前上海市高中生生命科学学业水平的现状,探讨高中学生生命科学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04年制定的《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中将培养全体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作为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内容。高中生生命科学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学校教育和教师的教学,也离不开高中阶段最终的检验环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本文以上海市高中生命科学结业考试的调查为切入点,从实践层面上对上海市高中生生命科学素养现状实施调查,结合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发展和性质,探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阶段需要的学业水平考试与生命科学素养测量的关系和作用,以及如何综合评价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水平。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加以研究。首先,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回顾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理念,回顾了科学素养概念的产生、发展以及测量模型和理论;详细阐述了生命科学素养的内涵和维度;探讨了高中生命科学学业水平与学生生命科学素养测量的相关性,分析了高中生命科学学业水平考试对保障高中生生命科学素养水平的独特优势和社会影响。其次,本文调查分析了上海市高中生命科学结业考试的考试模式和试卷质量,然后根据课程标准编制了《上海市高中生生命科学素养测试》调查问卷,对上海市640名高中生进行了生命科学素养测量,认为目前上海市高中生生命科学素养总体水平不容乐观,特别是在过程与方法维度的培养上很多学生远远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本研究分析了学校类型、学生文理分科对培养学生生命科学素养水平的影响。从调查结果分析中发现缺乏相应的考试监督制度影响了目前高中结业考的质量和积极性,需要教育相关部门规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最后,本文认为关于生命科学素养的研究有着非常广阔的空间,本研究有助于其他教育工作者发掘其他形式的问卷编制方法和调查方法,对高中生生命科学素养测量加以改善和发展。希望本文能对后来从事此方向的研究者提供值得参考和借鉴的理论策略和实践操作策略,有助于促进生物学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程的生命科学素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