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腰椎椎体及椎间盘磁共振功能成像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d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磁共振成像评价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T1斜率与颈椎曲度及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目的MRI评价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T1斜率与颈椎曲度及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常规磁共振图像385例,依据患者的颈椎曲度形态分为曲度正常、变直和反曲3组,测量患者的T1斜率和颈椎间盘退变分级,分析三者间的关系。结果385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颈椎曲度正常90例(23.4%),T1斜率均值为28.1±3.8°;颈椎曲度变直205例(53.2%),T1斜率均值为16.6±5.5°;颈椎曲度反曲90例(23.4%),T1斜率均值为9.8±4.1°,颈椎曲度正常与异常者间T1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1.8,p<0.01);颈椎曲度异常及T1斜率与椎间盘退变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的T1斜率和颈椎曲度及颈椎间盘退变有明显相关性,颈椎曲度异常患者T1斜率较低,颈椎间盘退变率高,低T1斜率是脊柱侧凸患者颈椎退变的潜在风险因素。第二章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腰椎间盘的初步研究目的评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间盘退变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3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和12名健康志愿者接受3T MR扫描,包括DTI序列。比较健康对照组和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腰椎间盘的平均扩散系数(MD)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差异,对于不同的腰椎节段椎间盘之间、不同Pfirrmann分级的椎间盘的DTI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间盘的MD和FA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MD:1.25±0.17 vs 1.56±0.23×10-3mm/s,P<0.001;FA:0.31±0.06 vs 0.28±0.08,P<0.001)。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Pfirrmann分级高的椎间盘MD值(1.13±0.17×10-3mm/s,P<0.001)最低、FA值(0.33±0.05,P<0.05)最高。健康志愿者L4?5椎间盘的MD值显着高于L1?3椎间盘(P<0.05),而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L1?3和L4?5椎间盘的MD值无显着性差异。结论DTI能够显示和定量评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腰椎间盘早期退变,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椎间盘退变存在节段性规律,L4?5椎间盘更容易退变。第三章磁共振T1rho成像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腰椎间盘的初步研究目的评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间盘退变的磁共振T1rho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7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接受3T MR扫描,包括T1rho序列。比较健康对照组和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腰椎间盘髓核的T1rho差异。根据椎间盘Pfirrmann分级情况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分为A组和B组,腰椎间盘均为Pm I级的列为AIS-A组,存在Pm II级或III级的椎间盘列为AIS-B组,对于A/B组腰椎间盘及不同节段的腰椎间盘T1rho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IS-B组腰椎间盘的T1rho值显著低于AIS-A组(123.80±9.07ms vs 129.31±2.83ms,P<0.001),AIS-A和AIS-B两组间盘T1rho值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29.31±2.83ms vs 139.88±5.5ms,P<0.001;123.80±9.07ms vs 139.88±5.5ms,P<0.001),其中Pfirrmann分级高的椎间盘T1rho值最低(110.4±8.4ms,P<0.001)。健康对照组腰椎各节段椎间盘T1rho值无显著差异,AIS-A组患者中L5/S1椎间盘T1rho值显著低于L1?2椎间盘,AIS-B组患者中L4?5椎间盘的T1rho值显著低于L1?3椎间盘。结论T1rho成像能够定量评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腰椎间盘早期退变,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椎间盘退变存在节段性规律,L4?5椎间盘更容易退变。第四章腰椎椎体扩散张量成像对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腰椎的初步研究目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估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腰椎的DTI特征方法52例女性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行3-T磁共振扫描,包括DTI序列。分别测量健康志愿者腰椎左右两侧和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腰椎凹凸两侧的DTI参数(MD和FA)值,对健康志愿者和脊柱侧凸患者的DTI参数值进行比较,分别对健康志愿者腰椎左右侧和脊柱侧凸患者凹凸两侧DTI参数值进行比较,对不同节段椎体的DTI参数值进行对比,对顶椎椎体的DTI参数和Cobb角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凹凸侧FA值和MD值差异显着(P<0.01)。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ADC值与健康志愿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L1?2椎体凸侧的FA值明显低于L4?5椎体。顶椎椎体凹凸侧FA差值与Cobb角显着相关(r=0.436,P<0.01)。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患者腰椎凹凸两侧具有不同的磁共振扩散张量特征。
其他文献
癌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是亟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2018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新发癌症病例约占世界的1/4;其中胃癌新发病数第二,死亡数第三。因此,发展有效的防治肿瘤策略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多数癌症患者诊断时已经处于晚期,姑息性化疗是晚期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当前以顺铂(cisplatin,DDP)为代表的铂类化合物仍应用于许多肿瘤的治疗,特别是一
第一部分LncRNA 00518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对膀胱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目的:探讨LncRNA00518(lnc00518)在膀胱癌(BCa)细胞系、BCa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BCa组织中LINC00518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LINC00518与BCa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分析lnc00518表达水平对BCa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首先我们下载TCGA数
研究背景:在世界范围内胃癌是死亡率第三位的恶性肿瘤,中国是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其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三位,对人类生命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Netrin-1)在神经系统中的功能已经被广泛研究,它有诱导神经分化,促进神经纤维定向迁移等功能。近年来大家对Netrin-1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视,有研究报道Netrin-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并且和肿瘤的生长、
目的:紫杉醇(paclitaxel,Ptx)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BGC-823具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但死亡细胞和凋亡细胞数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拟明确Ptx是否通过诱导细胞自噬性死亡协同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方法:通过MTT测定、AO/EB染色及流式细胞仪分析Ptx与胃癌细胞死亡的关系;荧光显微镜观察Lyso Tracker Red探针及DAPI荧光染色的胃癌细胞,分析Ptx浓度与
第一部分:MAPT-AS1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目的: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是一种复杂、具有不同分子特征的异质性且有遗传倾向的疾病。目前,通过应用大量传统病理形态学分类和分子分型技术,乳腺癌患者得到了较以往而言更为优化的治疗,但仍有部分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不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作为近几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lncRNA虽然不能直接编码蛋白
目的:胃癌是世界上第五大最常见的人类恶性肿瘤,大部分胃癌患者初治时已达进展期,即使通过外科手术、放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但是其预后仍然很差,Cullin-RING泛素连接酶(CRLs)在真核生物的E3泛素连接酶家族中所占比例最高。DDB1和Cullin 4相关因子13(DCAF13)作为其底物识别受体被证实在许多肿瘤中异常表达,本文旨在评价DCAF13在胃癌细胞中生物学功能及相关机制,为寻找胃癌新型
第一部分烟雾病患者颅外段颈内动脉香槟征与同侧颅内出血性事件的相关性研究背景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继发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为特征的脑血管病(1)。近年来烟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出血型烟雾病是重要的临床类型,约占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一半左右,其致死、致残率高,临床预后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其最重要的病理类型,包括肺腺癌和肺鳞癌两种组织类型,其中肺腺癌占所有肺癌约40%左右。由于难以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因而大多数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已处于晚期。尽管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方案较前取得众多进展,新的治疗药物不断出现,但肺癌仍然是肿瘤相关性死亡的首要原
第一部分彩色编码DSA血流图对脑微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评估目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常合并脑微循环功能障碍,是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利用DSA造影以及彩色编码后处理技术观察出血后的微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估微血管损伤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自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经CT诊
自闭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是一种神经发育缺陷类疾病,主要行为特征包括社交障碍和重复刻板的行为范式,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自闭症具有高度的临床异质性,目前病因仍不明确,遗传和环境因素都与自闭症的发病相关。以往研究发现单胺类神经递质,尤其是5-羟色胺与自闭症密切相关,血液中5-羟色胺水平过高很早就在自闭症患者中被发现,并作为一种检测自闭症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