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气虚血瘀论治的理论依据,临床观察评价益气活血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并观察其对颈动脉斑块、血脂、凝血等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 理论部分在回顾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古今文献基础上,探讨中医学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名、病因病机、治疗规律的认识;对西医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归纳述评。根据文献及前期临床经验,提出气虚血瘀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本病机,气虚血瘀证为基本证侯,益气活血法为基本治疗大法。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案,收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8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在常规控制血压血糖,抗栓,戒烟限酒等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胶囊口服,每晚20m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药—参龙胶囊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气虚血瘀证中医证候积分、颈动脉彩超指标(IMT、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斑块性质)、血脂指标、凝血指标等实验室指标,评价益气活血方药—参龙胶囊在改善中医临床症候,减轻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减少斑块数量及面积,改善斑块性质,降低血脂且无凝血障碍等方面的疗效。结果 中医证候积分: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1),提示症情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治疗组症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医证侯疗效:治疗组临床痊愈2例,显效24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显效率55.8%,总有效率97.7%;对照组临床痊愈0例,显效9例,有效27例,无效8例,显效率20.4%,总有效率81.8%。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P<0.01、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颈动脉超声IMT、斑块数量、斑块面积:两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数量、斑块面积均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更为明显(P<0.01)。提示治疗组能明显降低IMT,减少斑块数量及减小斑块面积。颈动脉斑块性质:治疗组43例,治疗前易损斑块16例,非易损斑块18例,钙化斑块9例,治疗后分别为6例、21例、16例;对照组44例,治疗前易损斑块1 1例,非易损斑块23例,钙化斑块10例,治疗后分别为8例、33例、3例。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性质分布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以易损斑块转化为非易损斑块及钙化斑块为主。颈动脉超声IMT变化疗效:治疗组43例,显效41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对照组44例,显效28例,有效5例,无效1 1例,总有效率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提示治疗组的颈动脉IMT超声变化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室指标改善:两组均能明显降低血脂TC、LDL-ch水平(P<0.01),治疗组犹可明显降低TG水平(P<0.01)。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提示益气活血方药具有显著的降脂疗效。治疗后,两组凝血指标INR数值较前升高(P<0.01),治疗组TT、FIB数值较前下降(P<0.01,P<0.05),但仍均处于正常范围内。县治疗组治疗后PT、TT、APTT、INR及FI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提示益气活血方药对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未引发凝血功能障碍。安全性检测:对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服用益气活血方药—参龙胶囊治疗后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提示益气活血方药安全性较高。结论 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能显著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明显提高疗效,减少斑块数量,减小斑块面积,稳定斑块性质,改善实验室血脂相关指标,进而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