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砖石结构为主要建筑结构。这些历经千百年的砖石结构建筑在长期的冻融交替、地下水迁移、盐腐蚀、荷载、干湿交替等环境下渐渐发生严重的风化破坏。然而由于施工工艺、设计方法、结构性能及材料特性等方面的不同,砖石结构建筑的风化破坏规律与混凝土结构建筑有巨大的差别,并且砖石结构耐久性能评估体系不完善,国内外学者对砖石结构的耐久性研究缺乏理论研究成果,导致我国古建筑遗产缺少科学的保护和适应性的利用。本文对通过现场调研对砖的风化类型进行分类分级研究;测试并分析了不同烧制温度下砖的矿物成分、密度、孔隙率、孔径分布、吸水率、毛细吸水系数、超声波速与单轴抗压强度等基本性质;通过室内试验的方法,对冻融及盐循环进行模拟。得出以下结论:(1)粘土砖的主要病害可分为裂隙与空鼓、剥落、溶蚀、机械损伤、结壳、人为污染与变色、生物病害等七类。(2)通过测试不同烧制温度下粘土砖的物理力学参数和室内风化模拟试验,发现烧制温度会影响粘土砖的物理力学参数和冻融、盐循环砖体破坏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和冻融、盐循环砖体破坏程度并非随着烧制温度的增加而改善,在1000℃烧制温度下是一个“洼点”。(3)根据孔隙性质和风化模拟试验分别对砖进行抗风化性能评价,发现烧制温度为1000℃的粘土砖抗风化性能最差,烧制温度为700℃、800℃和900℃粘土砖抗风化性能中等,烧制温度为1100℃的粘土砖抗风化性能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