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一直被看成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企业形态,这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把国有企业作为特殊企业形态看待有本质区别。但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投资问题又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有企业投资有某些相同之处, 即都可以被认为是完全意义上的政府投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国有企业的投资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财政性投资越来越少,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有所降低, 然而和西方市场经济下的国家相比, 我国国有企业的数量、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无疑又是最大的,这使得我国必然要比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更加重视国有企业投资问题。 本文通过对投资理论发展历程和历史上不同经济制度对投资理论认同的差异的分析,首先从理论上阐明在一定的假定前提下,不同的投资主体、不同的投资制度没有天然的优劣之分, 但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在一定的国际、国内背景下, 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投资制度和相应的投资主体格局。 体制转轨时期,在一批优势国有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同时,国有企业的总体经济效益却出现了滑坡,大部分国有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融资来源变迁的实证分析,根据所有者投资和企业投资的关系理论,指出从投资的角度看, 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的原因在于政府作为所有者代表在企业投资问题上违背了企业经营发展的一般规律,而这 一切又根源于国有企业数量过多。 为了明确未来国有企业投资的发展趋势,本文对各投资主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当前国有企业仍处于主导地位,非国有企业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国有企业投资的发展首先要立足于这一客观实际。 面对数量高达几十万家的国有企业,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其中必然会有一些国有企业要实行非国有化。本文通过对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国有企业投资及其私有化以及俄罗斯私有化的比较分析,指出国有企业非国有化要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要有强大的民间资本。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 笔者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国有企业投资的发展趋势将主要取决于其竞争力。为了能够对国有企业投资效果做出客观评价,需要对国有企业所涉足的行业进行分类,并在投资上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和评价方式。要充分认识到支持民营企业投资的重要意义,因为民营企业投资的发展不仅会带来良好的宏观经济效益,还将对国有企业投资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