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部评级法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控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是主要的金融中介,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晴雨表,商业银行的正常运作是保证一个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控制的失误可能会导致其资金周转困难,最终停业甚至是倒闭。因此完善信用管理内部体系,调整信贷资产结构,提高信用风险控制技术,改善信贷资产质量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完成的首要目标。  本文前部分主要是理论论述,首先对信用风险做了一定的分析,对其定义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并对识别不同类型的信用风险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此外还详细分析了信用风险控制运行机制。其次,结合内部评价法的主要内涵,对内部评价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剖析了内部评级法的四大变量: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暴露(EAD)和期限(M)。最后是模型分析,对单一信用风险模型和信用风险组合模型的众多模型分别进行了介绍,最后对信用风险组合模型的四个主要模型进行了对比评价。  本文的后部分是实证研究,通过对icsCreditMetr、+kCredit Ris、folioViewCreditPort和KMV这四种模型的比较分析选择了KMV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从A股板块、中小板块、创业板块和ST板块各挑选了五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每家企业近期的财务报表数据,结合KMV模型的公式通过迭代法计算出每一个企业的违约距离,以此来判断每个企业的违约可能性,最后通过与实际情况对比,证明KMV模型的适用性。  本文在最后结合理论和实证的研究结果,从国家制度、信用体系、金融技术和内部机制四个方面给出了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我体验了View Sonic的JTablet,领教了黑客般的迷人的Android生态系统,再加上近来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的移动业务,让我想到,或许(仅仅是或许),归根到底,硅硬件仍具备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