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步增强,农村金融效率的提高可以更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而农村金融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其对农民生活水平起重要的支持作用,因此研究农村金融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在研究我国农村金融效率方面主要运用四阶段DEA方法,收集了全国(包括西藏)的县级数据,选取2010年2001个县域的投入产出指标及外部环境因素共计30015个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整体研究发现上来看,我国农村金融综合效率水平比较低,即未充分利用我国的农村金融资源。技术效率水平也比较低,即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和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较低。虽然与技术效率相比规模效率还比较高,也就是与管理水平相比,农村金融资源投入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还相适宜,但是与最优水平还是存在差距。从地域上看,在农村金融资源利用率方面,西部地区略高于中部与东部两个地区。西部地区的农村金融制度与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与中、东地区比较受到了明显的外部环境影响,可见西部地区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对于中部和西部这两个地区,投入了大量的农村金融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却无法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宜,造成了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大量农村金融资源浪费的现象。从外部环境影响的角度看,造成我国农村金融效率低下主要原因是由于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低下,而不是主要由于外部环境造成的。即低效的农村金融制度的运行管理,低水平的金融机构管理,农村金融资源的投入与经济发展需要不匹配等原因造成农村金融资源利用率低。我国农村金融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受到了外部环境的显著性影响。也就是我国农村金融资源的投入与经济发展需求是否相匹配、农村金融制度与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受到整个外部环境(包括经济因素、产业结构、文化程度等)的显著性影响。依据实证分析的结论,并结合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农村金融效率低下原因分析,提出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加强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等建议。研究比较深入地探讨了现阶段的农村金融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在提高农村金融的管理水平和改善外部环境方面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