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视角下隐喻翻译研究——以Beloved为例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0年概念隐喻理论提出以来,隐喻不再局限在修辞的范围,而是一种认知方式。因此,在隐喻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仅仅只停留在语言表层的转换,而是要注重认知体验。《宠儿》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被认为是美国黑人历史的真实写照。纵观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宠儿》的研究多集中于小说主题,叙事方式以及写作特色等,而对于小说中的隐喻汉译研究却鲜有研究,尤其是从认知的角度出发。  本研究从概念隐喻角度出发,选取托尼·莫里森《宠儿》及王友轩译本、潘岳和雷格的合译本为研究对象,将小说中隐喻划分为结构隐喻、空间隐喻和本体隐喻三类,并全面分析《宠儿》中该三类隐喻的认知机制;探究出隐喻所蕴含的信息。同时以概念隐喻理论中“映射”为准则,对比分析王友轩以及潘岳和雷格合译的两个中译本是否准确地将原著中的隐喻始源域和目标域传递给中文读者,让中国读者产生和英文读者相同的认知体验。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分析小说中三类隐喻的分布及特点;其次采用文献研究法,探讨隐喻翻译及小说的研究现状;最后,使用对比分析法分析两个译本的隐翻译策略。  本研究有如下发现:1.该小说中结构隐喻所占比例达到54%,空间隐喻为18%,本体隐喻为28%,这些隐喻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奴隶制度的残忍以及黑人当时所处非人的生活状况;2.对比分析原著和两个汉译本之后,作者发现王译本在翻译隐喻时注重隐喻蕴含意义,会替换甚至删除原著隐喻始源域,进而失去原著隐喻特色;而潘和雷的合译本则尽量保留原著中的始源域,让中文读者产生与英文读者一样的认知体验。总的来说,潘和雷合译本比王译本更好的实现了隐喻的映射。研究结果表明,译者在翻译隐喻时,译者应注重隐喻的认知思维的传达。
其他文献
简要介绍了常用微量水分分析方法、仪器、试剂,总结了共聚甲醛生产过程中原料、中间产品、成品等不同状态物料的水分测定方法,提出了气体、固体、液体等物质中的微量水分新仪
设计了一套集石油、计算机、机械以及液压等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化测控系统,建立了全尺寸模拟实验系统,给研究稠油热采工艺提供了实验平台。可以实时采集实验过程中的模拟信号和
分别采用直接比较法、t检验法和稳健Z比分数统计法对实验室检测能力考核结果进行评价,并对三种评价法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露易丝·劳瑞于1937年3月20日出生于夏威夷的檀香山市。自1976年从事少年文学的创作以来,劳瑞一直恪守一个作家的职责,十分关注青少年的成长以及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本文以《红楼梦》的三个主要译本,即王际真的DreamoftheRedChamber,霍克思的TheStoryoftheStone以及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ADreamofRedMansions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译本比较研究,
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对古典诗歌中隐喻的翻译进行了论述。文章认为,隐喻翻译对于古诗翻译至关重要。功能主义理论对古诗中隐喻翻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还为变通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