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整个十九世纪,英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英国的工业蒸蒸日上,极大地提高了英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但是另一方面,伴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却陷入到空虚和焦虑之中。宗教在西方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宗教就是西方人的精神支柱。而到了十九世纪,人们对宗教产生了怀疑,这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了信仰危机。失去了信仰的西方人,感觉到强烈的无所适从。乔治·爱略特作为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作家,自然也看到了这些问题,她也深刻感受到信仰危机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精神层面的问题,她在积极地进行思索。对宗教信仰的关注一直贯穿于她的小说创作中,最明显地体现这一点的作品便是她的代表作《米德尔马契》。很多人在评价爱略特的时候,都认为她有自己独特的“人本宗教”,或者是一种人性化的道德。但是本文认为,爱略特在她的小说中提出的许多原则,决不仅仅是一种宗教或者道德问题,从更深层次讲,它们是一种信仰问题。这一问题在爱略特这部小说中则表现为宗教信仰危机。因此,本文将以宗教信仰危机问题作为研究爱略特小说的切入点,以《米德尔马契》为例,具体探讨爱略特是如何解决这样的信仰危机。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爱略特在《米德尔马契》中表现的信仰问题:《米德尔马契》中的信仰危机、《米德尔马契》中信仰危机形成的原因、重建生活的新家园。信仰危机主要表现为宗教信心的动摇、宗教道德信仰的迷失、宗教情感的消退。通过这三个方面结合具体的文本,层层深入地揭示在整个文本中表现的信仰危机问题。而文本也对信仰危机形成原因加以讨论,这主要从爱略特本人的怀疑思想对小说主题的影响和社会背景对小说主题的影响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爱略特认为当时的宗教信仰已经走向没落,人的精神困境急需解决,而解决的方法就是回归生活,从神性向人性回归,从精神层面向世俗生活的回归,使高高在上的以信仰为基础的精神生活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本文还通过从宗教期盼到世俗生活的转向、从个人主义向博爱理想的追寻以及对真情的回归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和论述《米德尔马契》如何由信仰危机向重建生活的新家园转化,希望以此对《米德尔马契》的信仰问题和生活转向有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