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生活的新家园—论《米德尔马契》中的信仰问题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i_on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整个十九世纪,英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英国的工业蒸蒸日上,极大地提高了英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但是另一方面,伴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却陷入到空虚和焦虑之中。宗教在西方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宗教就是西方人的精神支柱。而到了十九世纪,人们对宗教产生了怀疑,这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了信仰危机。失去了信仰的西方人,感觉到强烈的无所适从。乔治·爱略特作为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作家,自然也看到了这些问题,她也深刻感受到信仰危机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精神层面的问题,她在积极地进行思索。对宗教信仰的关注一直贯穿于她的小说创作中,最明显地体现这一点的作品便是她的代表作《米德尔马契》。很多人在评价爱略特的时候,都认为她有自己独特的“人本宗教”,或者是一种人性化的道德。但是本文认为,爱略特在她的小说中提出的许多原则,决不仅仅是一种宗教或者道德问题,从更深层次讲,它们是一种信仰问题。这一问题在爱略特这部小说中则表现为宗教信仰危机。因此,本文将以宗教信仰危机问题作为研究爱略特小说的切入点,以《米德尔马契》为例,具体探讨爱略特是如何解决这样的信仰危机。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爱略特在《米德尔马契》中表现的信仰问题:《米德尔马契》中的信仰危机、《米德尔马契》中信仰危机形成的原因、重建生活的新家园。信仰危机主要表现为宗教信心的动摇、宗教道德信仰的迷失、宗教情感的消退。通过这三个方面结合具体的文本,层层深入地揭示在整个文本中表现的信仰危机问题。而文本也对信仰危机形成原因加以讨论,这主要从爱略特本人的怀疑思想对小说主题的影响和社会背景对小说主题的影响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爱略特认为当时的宗教信仰已经走向没落,人的精神困境急需解决,而解决的方法就是回归生活,从神性向人性回归,从精神层面向世俗生活的回归,使高高在上的以信仰为基础的精神生活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本文还通过从宗教期盼到世俗生活的转向、从个人主义向博爱理想的追寻以及对真情的回归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和论述《米德尔马契》如何由信仰危机向重建生活的新家园转化,希望以此对《米德尔马契》的信仰问题和生活转向有更深刻的理解。
其他文献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企业属性决定了党员在日常各项工作上担当了较为重要的职责。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确保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乃至未来发展步入良性
在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文化建设也逐渐失去自己的方向,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逐渐在文化建设中被忽略。文章从德育过程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分析了缺失的表现,分析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两者的融合已成为一种强大的趋势,推动着我国高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它是社会转型期间的产物,也是“三农问题”的并发症,集中体现着城乡一体化建设这一社会转型时期的多种矛
信息资源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理念,是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和政府及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性、奠基性工作,也是一切信息工程的先导工程。当今,政府信息化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政府
提出了利用伪距相位组合和无几何相位组合联合对北斗三频载波观测数据进行周跳探测与修复.首先选取超宽巷弱电离层伪距相位组合作为周跳第一、二检测量,弱电离层无几何相位组
目的:观察通窍明目Ⅳ号对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疗效。方法:对40例(47只眼)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控制眼压的前提下,治疗组给予中药通窍明目
<正>"敢于担当",是好干部的标准之一。"敢于担当",就是"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
项目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5个阶段。通过对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PMBOK)、美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及哈佛模式项目管理的比较,找出它们在内容与结构之间存在的异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