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中医证候分布以及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进而总结出本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各因素与焦虑、抑郁的相关程度,为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以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中医临床资料及焦虑、抑郁自评量表作为观察指标,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流行病学资料、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及本病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1.UC流行病学资料:①患者男女性别比例为1.31:1;年龄分布以30—39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大,为42.22%;不同性别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各年龄段之间分布无明显性差异(P>0.05)。②患者病程以1—5年最多,占43.33%;工作性质以脑力劳动者比例最大,占46.67%;文化程度以中学为主,占46.67%;诱发因素以情志不畅者最为多见,占36.67%。2.UC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患者中医证候以肝郁脾虚证和大肠湿热证为最多,各占36.67%和21.11%。初发型以大肠湿热证为主;慢性复发型以肝郁脾虚证与脾胃气虚证为主;慢性持续型以肝郁脾虚证与脾肾阳虚证为主。中医证候与临床类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0.01)。3.UC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①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型与焦虑抑郁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0.05)。②患者病程、工作性质及文化程度与焦虑抑郁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P<0.05)。③焦虑、抑郁的患者中,发病诱因以情志不畅者为主,发病诱因与焦虑抑郁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P<0.05)。④临床分型中慢性复发型患者最易患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临床分型与焦虑抑郁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0.05)。⑤中医证候中肝郁脾虚证患情志障碍的发病率为100%,中医证候与焦虑抑郁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P<0.05)。⑥焦虑抑郁患者舌体以胖大、齿痕为主,舌质以薄黄腻为主,脉象以弦滑、弦细为主。结论:1.UC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以肝郁脾虚证和大肠湿热证为最多。初发型以大肠湿热证为主;慢性复发型以肝郁脾虚证与脾胃气虚证为主;慢性持续型以肝郁脾虚证与脾肾阳虚证为主。不同中医证候与临床类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2.UC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临床分型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中医证候与焦虑抑郁发生率的差异有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