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和合成是配位化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它是通过选择不同的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分子组装和晶体工程的方法得到具体特殊结构或功能的一类新型配合物。多种多样迷人的拓扑结构以及在光学、电学、磁学、吸附、催化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使超分子化学和材料化学的开发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2’-联吡啶-4.4’-二甲酸(H2bpdc)为主配体,合成了一系列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配位聚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紫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系统的研究了它们的晶体结构、荧光性质、热稳定性和磁性质。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了5个Mn(Ⅱ).Ni(Ⅱ).Cu(Ⅱ).Zn(Ⅱ)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Mn(bpdc)(H2O)2]n (1),{Ni[(bpdc)(H20)2]·2H20}n. (2),[Ni(bpdc)(H20)2]n (3), [Cu(bpdc)H2O)]n (4),{Zn[(bpdc)(H20)3]·3H20}n(5)。其中配合物1是一个三维的配位聚合物,其拓扑结构为srs型拓扑;配合物2和4都为二维结构配位聚合物,并且二维平面之问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了三维结构:配合物3是一个具有内穿插结构的三维配位聚合物,其拓扑结构为twt型拓扑;配合物5是一个一维的链状配位聚合物,链与链之间通过分子间氢键最终形成一个三维结构。晶体结构表明,这五个配位聚合物中2,2’-联吡啶-4,4’-二甲酸吡啶环上的氮原子都以螫合形式配位。此外,我们研究了这5个配位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质以及配合物5的荧光性质。2.通过水热法合成了5个La(Ⅲ).Ce(Ⅲ).Pr(Ⅲ).Nd(Ⅲ).Gd(III)稀土金属配位聚合物{Ln2[(bpdc)3(H20)3].H2O}n (Ln=La(6).Ce(7).Pr(8).Nd(9).Gd(10)).其中配合物6-9是4个二维的同构异核配位聚合物,配合物10是一个三维配位聚合物,新颖的(3,4,8)连接的拓扑结构。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6-9中,配体2.2’-联吡啶-4,4’-二甲酸上除了羧基氧配位于金属离子外,吡啶环上的氮原子还采取了两种模式:一是螫合形式配位于金属离子,另一种是吡啶环通过碳碳单键发生旋转,两个氮原子成反式未参加配位的形式。而在配合物10中氮原子则仅存在第二种配位方式。此外,我们对5个配位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并且对配合物10的荧光性质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