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羧酸联吡啶为配体的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nzh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和合成是配位化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它是通过选择不同的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分子组装和晶体工程的方法得到具体特殊结构或功能的一类新型配合物。多种多样迷人的拓扑结构以及在光学、电学、磁学、吸附、催化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使超分子化学和材料化学的开发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2’-联吡啶-4.4’-二甲酸(H2bpdc)为主配体,合成了一系列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配位聚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紫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系统的研究了它们的晶体结构、荧光性质、热稳定性和磁性质。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了5个Mn(Ⅱ).Ni(Ⅱ).Cu(Ⅱ).Zn(Ⅱ)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Mn(bpdc)(H2O)2]n (1),{Ni[(bpdc)(H20)2]·2H20}n. (2),[Ni(bpdc)(H20)2]n (3), [Cu(bpdc)H2O)]n (4),{Zn[(bpdc)(H20)3]·3H20}n(5)。其中配合物1是一个三维的配位聚合物,其拓扑结构为srs型拓扑;配合物2和4都为二维结构配位聚合物,并且二维平面之问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了三维结构:配合物3是一个具有内穿插结构的三维配位聚合物,其拓扑结构为twt型拓扑;配合物5是一个一维的链状配位聚合物,链与链之间通过分子间氢键最终形成一个三维结构。晶体结构表明,这五个配位聚合物中2,2’-联吡啶-4,4’-二甲酸吡啶环上的氮原子都以螫合形式配位。此外,我们研究了这5个配位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质以及配合物5的荧光性质。2.通过水热法合成了5个La(Ⅲ).Ce(Ⅲ).Pr(Ⅲ).Nd(Ⅲ).Gd(III)稀土金属配位聚合物{Ln2[(bpdc)3(H20)3].H2O}n (Ln=La(6).Ce(7).Pr(8).Nd(9).Gd(10)).其中配合物6-9是4个二维的同构异核配位聚合物,配合物10是一个三维配位聚合物,新颖的(3,4,8)连接的拓扑结构。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6-9中,配体2.2’-联吡啶-4,4’-二甲酸上除了羧基氧配位于金属离子外,吡啶环上的氮原子还采取了两种模式:一是螫合形式配位于金属离子,另一种是吡啶环通过碳碳单键发生旋转,两个氮原子成反式未参加配位的形式。而在配合物10中氮原子则仅存在第二种配位方式。此外,我们对5个配位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并且对配合物10的荧光性质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
其他文献
《大圣归来》《大鱼海棠》之后,2017年暑期第一部国产动画《大护法》将于7月13日正式公映,能否延续前两部“大”字头电影的好运气,还是未知数。$$“它和以前的观影经验都不同,是
报纸
本文以甲醇、尿素为原料,在加压条件下进行醇解反应制备了氨基甲酸甲酯(MC)并通过正交实验对该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其影响因素依次为:甲醇/尿素摩尔比>反应温度>尾
<正>近年来,崇礼县委、县政府一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产业富民"战略,依靠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支持蔬菜产业发展,建成了全国最大越夏彩椒
网络社交平台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方面为我们开辟了高效便捷的沟通渠道,另一方面也为违法犯罪提供了空间。甚至有极少数不法分子也玩起了“互联网思维”,利用“虚
报纸
探讨不同施肥方案对渭北旱塬苹果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红富士苹果的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16a生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不同施肥方案对盛果期富士苹果生长、产量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所不可缺少的世界观基础。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是在宪法规定的宗教信仰的范围内选择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无神论的世界观,这是党员作为
为探讨锚杆对砂岩屈曲型岩爆的调控作用,开展加锚砂岩的单轴压缩试验,并进行声发射特征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无锚砂岩与加锚砂岩的破坏模式存在差异,无锚试样以张拉破坏为主并
以商业α–淀粉酶及不加酶的样品为对比,考察一种新的耐酸性α–淀粉酶AmyE在酸面团面包抗老化方面的作用.测定了面团的pH、总酸度及还原糖含量,分析了7d储藏过程中面包心的
预应力锚索支护系统能够有效抑制地下洞室围岩塑性区的扩展。基于原位监测和数值计算分析,对高边墙、大跨度地下洞室开挖过程中顶拱和边墙的变形演化过程以及锚索拉力的时效
环境敏感性全亲水嵌段共聚物的交联,可获得环境敏感性水凝胶。通过共聚物间“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反应实现凝胶化是近年来人们感兴趣的交联方法之一,在“点击”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