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氧化碳(C02)可以与环氧烷烃发生交替共聚反应从而得到具有生物降解性能的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绿色材料。但该聚合反应催化剂的活性有待提高,且由这一方法所得到的聚合产物种类单一。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从新型催化剂的设计以及二氧化碳基共聚物制备两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在诸多C02与环氧烷烃交替共聚的均相与非均相催化体系中,基于金属锌的催化剂具备突出的优势:金属原料廉价易得、毒性低、催化剂颜色浅,同时还有较宽的底物适用性。其不足在于催化活性普遍较低,这也是阻碍锌催化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设计合成了含有氰基的酚氧类配体催化剂和β-二亚胺配体催化剂,用于环氧环己烷和CO2的交替共聚,期望通过配体中的氰基来调控中心金属的Lewis酸性从而得到具有更高活性的锌催化剂。结果显示,含有氰基的酚氧类配体催化剂的活性可以达到22.8h-1,与不含氰基的同结构催化剂的活性TOF=9.6h-1)相比提高了137.5%。但含有氰基的β-二亚胺锌催化剂活性较低,最高仅为3.3h-1,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具有不对称结构的二亚胺配体稳定性差,不仅无法分离提纯,同时该配体在合成催化剂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分解,导致所得催化剂结构并非单一,因此活性低,同时催化剂的结构也无法表征。嵌段共聚物由不同的聚合物链段组成,经常表现出许多均聚高分子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本文以链末端为羟基的聚苯乙烯(PS)和1,2-聚丁二烯(PB)为引发剂,制备了一系列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嵌段共聚物。聚合反应使用SalenCo(Ⅲ)NO3,即在Salen配体其中的一个苯环的3位上引入了大位阻有机碱1,5,7-三氮杂双环[4.4.0]癸-5-烯(TBD)的三价钴配合物为催化剂,先后以环氧丙烷(PO)、1,2-环氧丁烷和1,2-环氧己烷为底物,于25℃、2.0MPa CO2压力下进行,得到了聚苯乙烯/聚碳酸丙烯酯(PPC)二元嵌段共聚物(PS-b-PPC)以及聚碳酸丙烯酯/聚苯乙烯、聚碳酸丙烯酯/1,2-聚丁二烯三元嵌段共聚物(PPC-b-PS-b-PPC、PPC-b-PB-b-PPC),丰富了二氧化碳基聚合物种类的多样性。由于聚碳酸酯单元可以降解为容易除去的二醇类小分子物质,使得该系列嵌段共聚物在高分子存储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