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能源、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剧,绿色制造理念已逐渐成为全球共识。再制造作为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可以提高制造企业的利润,而且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势必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然而,相较于传统的生产制造,再制造生产过程中存在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例如:废旧产品回收率的不确定,生产加工时间及产品品质的不稳定,再制造品的价格及需求波动较大等。再制造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使得再制造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生产运作风险,为此,再制造企业亟需寻找控制其运作风险的有效手段。风险对冲在金融学上指特意减低另一项投资的风险的投资,是管理利率风险、价格风险和商品风险非常有效的办法,风险对冲可以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偏好,通过对冲比率的调节将风险降低到预期水平。广义上讲,风险对冲包括运作对冲和金融对冲两种策略。运作对冲是指企业通过调整运作策略来管理和规避风险,金融对冲是指通过投资金融衍生品的方式规避风险。本论文在考虑再制造商风险规避的基础上,将运作对冲和金融对冲引入到再制造生产决策优化模型中,旨在整合生产运作过程中的物流和资金流,降低不确定因素对再制造的影响,以期实现再制造运作过程中的整体优化。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考虑再制造商的风险规避,以均值-方差效用模型为研究框架,构建考虑再制造商风险规避的生产决策优化模型,论证了在优化再制造生产决策过程中考虑再制造商风险规避的必要性。研究结果表明再制造生产量、期望利润、均值-方差效用和有效边界效用均随着需求风险、产出风险和再制造商风险规避程度的增加而减小。其次,将运作对冲策略引入到再制造生产决策优化模型中,分别构建了考虑多源采购柔性的再制造生产决策优化模型和考虑后备采购柔性的再制造生产决策优化模型,探讨了多源采购柔性和后备采购柔性两种运作对冲策略在控制再制造商运作风险方面的作用与价值。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再制造商的风险规避程度越大,采购柔性的作用越显著;另一方面,在一定范围之内,再制造生产商面临的供应风险越大,采购柔性的价值越显著;而当运作风险特别大时,再制造商为了规避风险而选择降低其总的生产量,此时采购柔性的价值会被减弱。此外,通过对两种采购柔性策略的对比分析发现当后备采购/制造成本比较低或者回收原材料产出率方差比较大时,后备采购柔性策略优于多源采购柔性策略,反之,多源采购柔性策略优于后备采购柔性策略。然后,将金融对冲引入到再制造生产决策优化模型中,分别构建了考虑投资一种金融衍生品的再制造生产决策优化模型和考虑投资多种金融衍生品的再制造生产决策优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对冲策略可以有效缓解再制造生产过程中的运作风险,但随着再制造商风险规避程度的增大或者运作风险的增大,金融对冲策略的效果减弱。最后,构建集成运作对冲和金融对冲策略的再制造生产决策优化模型,分析运作对冲策略和金融对冲策略二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两种对冲策略的适用情景。研究结果表明,运作对冲策略和金融对冲策略都能够有效地减低再制造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二者具有相互的替代性,再制造商并非总是需要同时进行运作对冲和金融对冲才能达到再制造生产系统最优状态,再制造商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及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选择合适的风险对冲策略以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本文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考虑再制造商的风险规避性。再制造企业的风险规避性与再制造企业的生产决策直接相关。因此,再制造企业在制定生产决策时,需要兼顾收益及其所面临的风险;(2)将运作对冲策略和金融对冲策略引入到再制造生产决策模型中。再制造企业的生产运作和财务运作是相互影响的,将运作对冲策略和金融对冲策略同时引入到再制造生产决策模型中不仅更加符合再制造企业的实际运作,而且有助于提高再制造企业整体的生产运作效率;(3)论证了运作对冲和金融对冲之间的关系,为相关再制造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管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