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指出城乡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分工的结果,根源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的城乡关系演进历程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并根据生产力发展要求适时调整政策确保城乡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总体上经历了城乡兼顾、城市偏向、城乡统筹和城乡融合四个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助推城乡关系朝着城乡融合的发展阶段迈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处理好城市和农村的关系,重塑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小康全民共享意义重大。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城乡关系内涵丰富,实质是城乡的深度融合,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城乡协同。城乡关系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城乡之间的交融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城乡发展以优势互补为手段,当务之急是以乡村发展为重点补齐短板。要实现城乡融合就要解决当前面临的一系列突出问题,既要消除城乡融合的阻碍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缩小城乡差距,又要妥善解决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病”和“乡村病”。构建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城乡融合既是现在时,也是将来时,既是城乡关系发展手段,也是城乡关系发展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处理好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从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市民和农民各方角度转换思维方式,完善政策机制,整合社会资源,才能真正建立起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人民发展期待、国家发展目标的新型城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