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宣德门是北宋东京皇城的正南门,它来源于唐汴州城鼓角门,原来为两个城门洞,后来历经五代,直至北宋,城门洞由两个扩展为三个,最终为五个。宣德门由门楼、左右两朵楼、东西阙楼及两侧斜廊组成,呈“凹”字形的平面布局。它在北宋东京皇宫的建筑布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对中国古代都城城门形制的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后来的金中都、元大都,直至明清北京城的皇宫城门形制均有影响;也是人们研究中国古代宫殿制度演变的重要资料。另外,宣德门还是展示皇权和“君民同乐”的场所,这种功用后来影响到明清紫禁城午门。宣德门的遗址至今仍淤埋地下,该遗址位置涉及到北宋东京皇宫的位置与范围,因而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论文选取北宋东京皇城宣德门,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宣德门的历史沿革、结构形制、功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宣德门的结构形制进行复原,辨析宣德门的遗址位置。全文共分为六章:第1章:主要介绍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结构安排及创新之处。第2章:采用历史学式的研究方法,对宣德门在唐、五代、经北宋、金至明不同时期的名称与城门形制的沿革,进行探讨。第3章:采用谱系学式的研究方法,对宣德门在宋画、北宋铜钟和文献资料中的具体形象与结构形制进行分析。依据《营造法式》中的规定,用建筑学的方法,分别从城墩结构与城楼结构等方面,对五个城门洞的宣德门进行复原研究。本章为论文的重点内容。第4章:主要探讨宣德门的功用。分别从城门的启闭制度,肆赦、受献、卤簿仪仗、观灯、赐酺等活动,显示出宣德门是皇帝显示皇权和“与民同乐”的场所。第5章:采用考古学式与谱系学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宣德门的“五门”之制及门前广场与御街的建置对辽中京、金中都、元大都、明清紫禁城的影响进行论述,使人们认识到宣德门的形制在中国古代都城城门形制演变的重要性。第6章:宣德门的遗址位置涉及到北宋东京皇宫的位置与范围,因此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采用考古学式的研究方法,对北宋东京皇城宣德门的遗址位置进行辨析,分别针对目前学术界的几种观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