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剧作家汤姆·斯托帕的成名作《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已死》是以《哈姆雷特》为素材,结合贝克特在《等待戈多》中展现的反传统写作风格而创作的一部悲喜剧。由于此剧与《哈姆雷特》和《等待戈多》存在文本和风格上的诸多联系,本文将借助法国文学理论家吉拉尔·热奈特的跨文本理论,对斯托帕的这部成名作进行文本研究。通过分析斯托帕在人物塑造、戏剧情节和主题思想上对两部戏剧经典的改写,挖掘剧作家在戏剧创作上的突破和创新。 首先,本文根据热奈特提出的狭义互文性和跨文性理论,分析剧作家在主要和次要人物塑造上的不同特点,从而揭示戏剧人物身上所具备的复杂多变的人格特征。 随后,本文借助热奈特对滑稽摹仿、仿作和延续等写作技巧的界定考察《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已死》中多重情节的结构组成,考察主要通过戏剧的三条主线和两条副线展开。剧作家运用两种相反的戏剧模式展现戏剧情节的多变和反差,借此映射社会环境的混乱,无序和多变。 最后,本文针对戏剧主题展开研究。剧作家在戏剧中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现他对莎士比亚关于死亡诠释的不同意见,并进一步阐释他对于死亡本质的理解。同时,人自身以及人的处境的确定感和不确定感也是斯托帕戏剧展现的另一主题。 总之,斯托帕借助《哈姆雷特》和《等待戈多》这两部戏剧经典打造了他的成名作《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已死》。在这部戏剧中,剧作家通过将人物及人物关系复杂化来塑造人物多重的、矛盾的人格特征。更重要的是,斯托帕通过错综复杂的情节揭示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他将传统和反传统两种相反的戏剧模式融入作品创作,以此突出《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已死》的风格反差,并进一步折射出社会环境的多样性、混乱性和复杂性。此外,斯托帕在作品中也表达了他对死亡的永恒性和确定中的不确定等问题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