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最不发达的省份之一,如何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缩小同我国发达地区差距是西藏未来建设的主要目标。2007年西藏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1.7%,如何提高这部分居民收入对西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目前,在地区内部,西藏农牧民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相差很大;全国范围,西藏农牧民收入水平无论是与西部12省平均水平,还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都具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与东部发达省份农民收入相比,具有很大差距。因此,如何增加西藏农牧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以及与全国、东部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差距成为农村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利用实证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揭示了西藏农牧民收入的基本态势、剖析了影响西藏农牧民收入的主要因素,结合当前西藏农牧民增收面临的内部环境和外在机制,提出了农牧民增收的措施建议。本文在对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实证分析中,首先在农民纯收入结构划分的基础上,对西藏农牧民收入的动态特征进行分析,包括时序上的总体特征、收入结构和性质的变动态势,让我们对西藏农牧民收入的变化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对农牧民收入进行对比分析,包括西藏城乡收入差距之间以及与西部12省份、全国、江苏省农民居民收入的比较,发现西藏农牧民纯收入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对西藏、江苏、全国农民收入进行差异度测度,发现西藏农牧民收入与全国及江苏的差距越来越大。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主成分回归模型对影响西藏农牧民收入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农牧民增收的2个主成分,同时利用相同指标变量,对比分析影响江苏省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西藏作为欠发达地区,当前农牧民增收主要靠政府的投资拉动,如贡献因子中比较大的农业生产投资和金融机构农业贷款;而作为发达地区代表的江苏省,城市化建设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因子。最后,本文通过前面的实证和回归分析结果,结合西藏农村发展面临的内在机制和外部环境,提出了西藏农牧民增收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