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时期复旦大学新闻学教育研究(1938-1946)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9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成立,新闻教育走上正轨,至抗战爆发前,已成为我国新闻教育的佼佼者。淞沪会战后,新闻系随校西迁,1937年底,抵达重庆,后落脚北碚。抗战时期,复旦新闻系办学从未中断,即时在条件艰苦的大后方,依然坚守新闻教育的阵地,直到1946年5月返回上海,新闻系在重庆停留八年之久。在这八年多的时间里,新闻系“从无到有”,招生规模逐步扩大、课程设置不断完善、教师队伍逐渐壮大、教学设备日益充实,复旦新闻系在大后方探索出了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成为青年学子学习新闻知识的理想之地。本文以“战争与新闻教育”为论述核心,从民国报刊文本、历史档案等原始文献中去系统梳理并归纳出复旦新闻教育战前的发展水平、战时的内迁轨迹以及落脚重庆后的发展。从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学设备、学生情况和学术研究五个维度总结战时新闻教育的特征,同时对影响新闻教育发展的关键人物——谢六逸、程沧波、陈望道的新闻思想进行述评,力图还原出在战争状态下新闻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全貌,试图勾勒出新闻系在战争状态下悲壮却不悲观、物质匮乏但精神丰富的历史图景。文章共五部分,绪论、正文三章和结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论述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以及方法和文献综述等。第二部分重点探讨了新闻系在战前的发展水准,内迁的经过和落脚后面临的困境。第三部分为战时新闻教育的恢复与发展。包括初期教学工作的开展、课程体系的变迁、教员队伍的建设、课程设置的变化、学生实习与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学术研究等。第四部对新闻系的发展进行评述。阐述了内迁的意义,对关键人物的战时新闻思想进行初步探析,指出新闻教育存在的问题。结语部分观照了战时重庆其他新闻院系的发展,将新闻系的发展置于中国新闻教育发展的历程中,阐释其在推进新闻教育职业化、中国化以及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
其他文献
<正> 作为特殊商品的药品广告应以真实、科学、准确为基本原则。真实,就是广告内容要与客观事实完全相符,来不得半点掺假作伪;准确是指药品功效及适应症、禁忌症、用法和用量
高校学生社团是在校大学生基于相同或相近的兴趣与志向而自主开发与建设的、可以自愿加入与退出的、得到学校有关部门批准或认可的非正式群体。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不断
在满足集装箱地板的强度要求前提下,减少自身重量,以增加货运量,是对集装箱地板制造业提出的特殊要求。而对集装箱地板的结构进行优化,可以解决上述的特殊要求。本文在分析国内外
针对目前中职学校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存在问题,从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中职学校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和实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
以腰果酚、甲醛(F)和三乙烯四胺(TETA)为主要原料,采用缩聚法合成了PCT(腰果酚改性三乙烯四胺)固化剂。以n(腰果酚)∶n(TETA)、n(腰果酚)∶n(F)、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为试验因
自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大部制改革以来,“大部制”改革便成为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新举措。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政
<正>因怀疑顾客偷了一件衣服,汕尾陆丰市一服装店主蔡晓青将顾客视频截图发上微博求人肉搜索,两天后该顾客不堪压力跳河自杀。受害人家属报警,并将蔡晓青告上法庭。由于蔡晓
大学教学文化是高校及教师对教学的重视与否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它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包括教学物质文化、教学制度文化和教学精神文化。教学物质文化是教学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本文以传记、诗文、画作三类资料为依据,对清初画僧弘仁的黄山游历及创作活动展开了回溯,探析了个人禀赋、山水游历和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黄山为弘仁的创作提供了海量的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