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腰痛穴”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1987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刺“腰痛穴”与常规穴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的疗效差异,进一步探索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的最优解决方案。方法:将60例中风后手指拘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穴取腰痛穴;对照组:穴取八邪、合谷,两组均行平补平泻手法,均留针50min。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以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评定量表(MAS)评价两组治疗前后手指痉挛程度的改变;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价两组治疗前后手指运动功能的变化。临床观察过程中每组各有1例患者退出,最终每组有29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MAS评分:两组患者在治疗后MA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治疗组MAS评分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2.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两组患者在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增高(P<0.05),治疗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对照组增高更明显(P<0.05)。3.临床疗效:治疗组的愈显率为51.7%(15/29);对照组的愈显率为24.1%(7/29),治疗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针刺腰痛穴与常规穴组均在缓解中风后手指拘挛状态、恢复手指运动功能方面具有良好疗效。2、针刺腰痛穴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的疗效优于常规穴组。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以夹脊穴排刺法为主的针刺方法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并与常规针刺进行差异比较,以期为临床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提供一种更有效的疗法。方法:将纳入的60例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夹脊穴排刺为主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对照组施以常规针刺,治疗组施以常规针刺及L1-L5夹脊穴排刺。每次治疗留针40min,留针过程中行针1次。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中风后肢体麻木患者治疗前后麻木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从而评价十二井穴点刺放血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临床可行性。方法:研究共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肢体麻木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除基础治疗外,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按照经脉流注顺序,从少商穴起至大敦穴止,依次选取患侧十二经井穴进行点刺放
目的:通过针刺右侧足三里穴,观察双侧足三里穴和双侧厉兑穴随时间变化的穴位温度,探讨足阳明胃经合穴与井穴之间经气流注与皮温变化的关系。方法:本次试验纳入60例青年受试者,男女不限,年龄在18-30岁之间,其中健康组30例,平均年龄为24.96±0.99岁;亚健康组30例,平均年龄为25.03±0.92岁。在室温26±1℃,湿度30%±10%的环境下进行试验。两组采用相同的操作方法,受试者安静休息40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并用交叉连接电针的方式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索一种更加便捷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60例符合排纳标准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取颈夹脊(C2、C3、C6、C7)、天柱、后溪、申脉、悬钟,同侧连接电针;治疗组在对照组选穴基础上采用交叉电针法,两组均选择疏密波,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每周6天,休息1天,1周为一个疗程,坚
目 的:通过临床观察评估调神理气针刺法对帕金森病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形成更优效的针灸治疗方案,造福更多帕金森病失眠患者。方法:本研究选取的60例帕金森病失眠病例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一科门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帕金森病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调神理气针刺法,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常规针刺法,每次治疗40min,每日1次,每周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补肾益智”电针疗法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Vascula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VaM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VaMC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针刺组(34例)、电针组(34例)。两组在治疗期间均给予常规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传统毫针刺法,电针组采用“补肾益智”电针疗法,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温通启闭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肾阳亏虚型尿潴留基线及疗效指标,初步探讨温通启闭针法治疗肾阳亏虚型尿潴留的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PSUR提供一定科学依据,丰富针灸治疗学内容。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肾阳亏虚型尿潴留患者分为治疗组(温通启闭针法组)、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各30例,治疗期间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选穴针刺手法;治疗组在对照组选穴基
研究目的:观察运用微针浅刺膀胱经背部腧穴对抑郁相关性失眠患者的失眠及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研究方法:选取68例抑郁相关性失眠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34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采用“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针灸学》[1]中不寐及郁病常规针刺法(取穴:(1)主穴:神门、三阴交、百会、安眠、照海、申脉、印堂、水沟、太冲、内关;(2)配穴:多梦,配大陵等),治疗组采用对照组常规针刺的基础上微针浅刺
目的:以中医经络和气血理论为依据,观察少阳经穴点刺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偏头痛(瘀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定60名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点刺联合组(少阳经穴点刺法结合常规针刺)30例,常规针刺组30例。隔日一次,一周三次,共治疗四周。记录首次治疗后VAS评分以及疗程前后头痛各项评分和总分、生活质量评分和脑血管血流速度变化情况,以头痛积分总分改善程度为总体疗效评价标准。结果:1.即刻止痛效果对
目的:观察恢刺阿是穴联合等长抗阻力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临床依据和新思路。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0例NTCS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随机分配),每组共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恢刺阿是穴联合等长抗阻力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毫针常规针刺治疗。疗程:日1次,6次为一个疗程,进行为期2周的临床观察。通过比较治疗前、后(NRS、SF-MPQ-2、NPQ、NDI、ROM)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