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品空间结构视角的中国产业升级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s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产业发展内外承压。对外,产业发展面临着同时来自于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双重压力;对内,随着我国支撑粗放型增长方式的环境和条件发生根本性改变,高投入高耗能的产业发展方式亟须得到改变,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另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美国对我国发动贸易战,对我国进出口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对涉及到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相关技术和产品的进口施加严格限制,从多方面遏制我国产业升级和发展。因此,无论是外部环境所迫还是内部发展要求都促使我国必须持续加强产业升级研究,为加快我国产业升级进程提供理论支撑和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将产品空间结构及比较优势演化理论同中国产业升级问题相结合,分别利用2001-2013年中国海关总署企业层面产品出口数据(约1.32亿条)和1998-2013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数据(约251万条)来构造中国产品空间,通过计算显性比较优势、产品密度、产品空间位置等多项指标,系统分析中国产业升级演化进程及路径。具体来讲,本文利用产品出口数据构造中国产品空间结构网络,分别从中国整体层面和八大综合经济区层面对其进行动态分析,且在分析的过程中不仅利用了先前研究广泛使用的产品密度指标,还创新地使用了产品空间位置指标,更加全面地对各区域产品空间结构网络进行讨论。进一步地,运用产品出口数据从产品视角对中国产业升级路径进行讨论,创新地同时使用产品密度和产品空间位置指标来衡量地区累积生产能力禀赋程度,从多个角度探讨其对产业升级路径的影响。最后,运用发明专利申请数据从技术视角对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行讨论。不仅讨论了省内技术密度的影响,同时考虑了其他地区技术密度的溢出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创新地从多个角度分析邻近省份某项新技术专业化程度对目标省份该项技术发展的影响。论文主要发现如下:首先,从国家整体层面来看,产品空间在2001年和2013年均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但产品空间结构在该时间段内发生了显著变化,经历了从稀疏到稠密的演变过程。具体表现为产品种类增多,产品之间的联系得到增强,产品之间的联系路径增多,产品密度得到提高,这些特点均有利于生产能力的累积并最终有助于推进产业升级进程。从分区域层面来看,八大综合经济区的产品空间结构从2001年到2013年表现虽各有特点,但都经历了与国家整体层面相类似的演变过程。同时,产品空间结构的演变展示出了目前我国产业发展仍存在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升级效率不高的问题。其次,累积生产能力禀赋对产业升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在促进产业升级过程中发挥的引领力量要强于其在阻止产业失势过程中发挥的支撑力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在促进产业升级方面和保持既有产业比较优势方面均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更加依赖累积生产能力禀赋。各产业均表现为对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的依赖程度要高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最后,现有技术累积水平(技术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方向。此外,其他地区尤其是邻近地区的技术密度对省内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但省内技术密度发挥的作用更大。进一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衡量邻近省份的影响,目标省份在发展某项新技术产业的过程中都更容易受到比较优势较弱的邻近省份的影响,即“较弱的邻居”比“较强的邻居”对目标省份发展新技术产业的正向溢出效应更大。根据研究发现,由于区域内现有累积生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产业升级方向,因此本文认为各地区应紧密结合自身现有产业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新技术和新产业作为发展方向。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加大力度对产业升级所需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加以研究,不断提高产业间发展的相关性。同时,有针对性地重点研究产品空间核心处产品所需技术和能力,为实现产业跨越式升级提供可能。建立有效的生产要素流通渠道,利用溢出效应促进新产业发展。最后,顺应各地区产业发展特点,制定有差异的区域产业政策,推动不同地区产业升级进程。
其他文献
引言分娩是一个复杂且相对时间较长的过程,而子宫收缩是决定分娩的重要因素之一,宫缩的异常是导致产程异常、产后出血等重要原因之一。关于如何启动子宫收缩、如何维持和如何调节子宫收缩的机制的研究目前尚不清楚。本课题组在先前的研究中已经发现,子宫平滑肌细胞的自噬分娩临产后被激活。在分娩过程中节律宫缩使子宫平滑肌组织处于阵发性和短暂的缺血缺氧状态,自噬在缺血缺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自噬是一种“双刃剑”,能加速
研究目的:抗血小板治疗高反应性(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HTPR)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影响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PDI)在血小板活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试图探索不同人群氯吡格雷HTPR临床因素模型和临床预后,
研究背景及目的慢性脑低灌注(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是指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慢性而持久的、中度减少的状态,可以导致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包括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发生和发展。然而目前临床无确切的治疗手段。皮层CBF的减
目的: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是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对术后远期发病率、死亡率、健康护理费用和生活质量有着独立的有害影响。环孢霉素A(Cyclosporine A,Cs A)能抑制异氟烷诱导的小鼠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激活,从而减轻学习与记忆损害。然而,Cs A具有免疫抑制性及副作用
【目的】细胞膜微粒(MV)可以通过传递mi RNAs及蛋白质等内容物来调控受体细胞的功能。有证据表明源自内皮组细胞的细胞膜微粒(EPC-MVs)能够通过刺激血管再生来促进骨愈合。我们在这项研究中:1、评估EPC-MVs是否可以通过直接调节成骨细胞来促进骨再生,并检测mi R-126高表达的EPC-MVs(EPC-MVs-mi126)是否对血管内皮细胞及成骨细胞功能有更好的促进作用,从而更有效的促进
外伤性脊髓损伤是一种可以引起持久而严重的感知和运动功能障碍的毁灭性损伤。脊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被破坏则有大量的免疫细胞浸润到损伤部位发挥作用。免疫细胞和炎症因子参与的炎症反应在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修复中至关重要。MALT1(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translocation 1)蛋白通过调控免疫细胞的生存和增殖分化在一些神经系统损伤疾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属于β型疱疹病毒,HCMV感染是先天性出生缺陷的主要病毒性病因,也是导致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的患者产生严重疾病的重要病原。HCMV基因组在人类疱疹病毒中最大,核糖体图谱技术与转录组分析推断其含有515个短的开放阅读框(Small open reading frame,sm ORF)。然而,目前为止尚未完全明确HCMV sm ORF的
目的:(1)探索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通过下丘脑-垂体-睾丸(Hypothalamus-pituitary-testis,HPT)轴升高性激素的调控靶点及其作用机制。(2)研究NGF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迟发性性腺机能减退症(Late-onset hypogonadism,LOH)的治疗作用,以及对非梗阻性无精症小鼠(Nonobstructive az
背景:禽流感是由禽类A型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A)引起的一类家禽传染性疾病。近年来,报道了许多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病例。在所有已知的人类禽流感病例中,由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症状最严重,分布也最为广范。咖啡酸(Caffeic acid,CA)和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HA)是多种中药的活性成分,研究表明它们对流感病毒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以作为影响病毒复
目的:希特林缺陷病(Citrin deficiency,CD)是SLC25A13双等位基因变异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希特林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trin Deficiency,NICCD)是目前最主要的儿科CD临床表型。由于缺乏公认的临床和生化诊断标准,NICCD确诊依赖SLC25A13基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