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羊茅属(Festuca spp.)是在全球温带广泛分布且具有重要经济与生态价值的植物。Epichlo?属内生真菌可与该属部分植物形成共生体,使之具备较强的生长及抗逆特性,但对其作用机理仍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以采自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及甘肃等四省的高羊茅(F. arundinacea)、中华羊茅(F. sinensis)、草甸羊茅(F. pratensis)、细芒羊茅(F. stapfii)、紫羊茅(F. rubra)和羊茅(F. ovina)等6种植物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供试植物内生真菌的带菌率及其多样性,检测了内生真菌真菌病毒,比较了带内生真菌和不带内生真菌植物的C、N、P元素含量,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羊茅属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提供基础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供试的6种禾草中,草甸羊茅和紫羊茅未镜检发现内生真菌,中华羊茅的内生真菌平均带菌率最高,为35.4%,细芒羊茅次之,为27.4%,高羊茅和羊茅带菌率均在10%以下。发现4种供试禾草的带菌率与采集地降水与海拔成正相关关系,与温度成负相关。
2.比较了切段和涂抹2种分离方法,分别在马铃薯琼脂糖培养基(PDA)、麦芽浸膏培养基(MEA)、高羊茅煎煮液马铃薯琼脂培养基(PSA)和改良马丁培养基(FA)等4种培养基上,分离内生真菌的效果。2种分离方法所获分离率分别为9.07%和8.61%,在PDA和PSA培养基的分离率最高,均为10.0%,其次是MEA,为9.57%,FA分离率最低,为5.8%。
3.对分离获得的Epichlo?属内生真菌依据形态学特征进行聚类分析,与细芒羊茅共生的内生真菌初步鉴定为E.starrii;与高羊茅和羊茅共生的均为E.typhina;而与中华羊茅共生的具有一定的形态学多样性,可分为4支,其中一支为E.sinensis,其余3支的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
4.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从供试禾草中分离得到的32株内生真菌菌株进行核酸检测,均未发现dsRNA,即真菌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供试内生真菌均未携带病毒。
5.采用平板对峙的方法,测定了E.starrii、E.typhina和E.sinensis三种禾草内生真菌对匍柄霉(Stemphylium sp.)和离蠕孢(Bipolaris sp.)两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发现E.typhina对匍柄霉的抑菌率最高,为25.0%;E.sinensis对离蠕孢的抑菌率最高,为20.0%。
6.对4种羊茅全氮(TN)、全磷(TP)和有机碳(OC)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与不带内生真菌的植株相比,带菌高羊茅、细芒羊茅、中华羊茅和羊茅植株的TN含量较高,其中中华羊茅和羊茅的TN含量差异显著(P<0.05),分别增加了22.3%和11.6%。带菌的4种羊茅的TP、OC含量亦显著增加,其中TP含量最高可增加26.5%;OC含量可增加1.9%-2.8%。内生真菌降低了供试4种禾草的C:N和C:P,其中中华羊茅和羊茅的C:N分别降低了16.0%和8.6%(P<0.05);细芒羊茅的C:P降低最多,降幅达19.3%。而内生真菌对供试4种禾草的N:P影响则因植物种而异,与不带内生真菌的植株相比,高羊茅和细芒羊茅的N:P分别降低了11.1%和10.1%,而中华羊茅和羊茅的N:P分别提高了13.4%和4.4%。
1.供试的6种禾草中,草甸羊茅和紫羊茅未镜检发现内生真菌,中华羊茅的内生真菌平均带菌率最高,为35.4%,细芒羊茅次之,为27.4%,高羊茅和羊茅带菌率均在10%以下。发现4种供试禾草的带菌率与采集地降水与海拔成正相关关系,与温度成负相关。
2.比较了切段和涂抹2种分离方法,分别在马铃薯琼脂糖培养基(PDA)、麦芽浸膏培养基(MEA)、高羊茅煎煮液马铃薯琼脂培养基(PSA)和改良马丁培养基(FA)等4种培养基上,分离内生真菌的效果。2种分离方法所获分离率分别为9.07%和8.61%,在PDA和PSA培养基的分离率最高,均为10.0%,其次是MEA,为9.57%,FA分离率最低,为5.8%。
3.对分离获得的Epichlo?属内生真菌依据形态学特征进行聚类分析,与细芒羊茅共生的内生真菌初步鉴定为E.starrii;与高羊茅和羊茅共生的均为E.typhina;而与中华羊茅共生的具有一定的形态学多样性,可分为4支,其中一支为E.sinensis,其余3支的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
4.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从供试禾草中分离得到的32株内生真菌菌株进行核酸检测,均未发现dsRNA,即真菌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供试内生真菌均未携带病毒。
5.采用平板对峙的方法,测定了E.starrii、E.typhina和E.sinensis三种禾草内生真菌对匍柄霉(Stemphylium sp.)和离蠕孢(Bipolaris sp.)两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发现E.typhina对匍柄霉的抑菌率最高,为25.0%;E.sinensis对离蠕孢的抑菌率最高,为20.0%。
6.对4种羊茅全氮(TN)、全磷(TP)和有机碳(OC)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与不带内生真菌的植株相比,带菌高羊茅、细芒羊茅、中华羊茅和羊茅植株的TN含量较高,其中中华羊茅和羊茅的TN含量差异显著(P<0.05),分别增加了22.3%和11.6%。带菌的4种羊茅的TP、OC含量亦显著增加,其中TP含量最高可增加26.5%;OC含量可增加1.9%-2.8%。内生真菌降低了供试4种禾草的C:N和C:P,其中中华羊茅和羊茅的C:N分别降低了16.0%和8.6%(P<0.05);细芒羊茅的C:P降低最多,降幅达19.3%。而内生真菌对供试4种禾草的N:P影响则因植物种而异,与不带内生真菌的植株相比,高羊茅和细芒羊茅的N:P分别降低了11.1%和10.1%,而中华羊茅和羊茅的N:P分别提高了13.4%和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