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村落作为我国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宝库,汇聚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等诸多财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村庄更新改造成为常态,大部分村落被全球化、现代化建设所“同化”,历史记忆——“乡愁”被抹杀。与此同时,少量村落因地处交通闭塞、偏远且经济滞后地区而得以幸免,它们基本维系了原有的空间形态和结构要素,从而成为我们稀有的文化财富,但也同样面临着被建设浪潮淹没的压力。如何在村庄改造的同时保留这些宝贵的历史记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而这些记忆往往是通过一定的空间形态和物化要素来显现的。因而,对它的空间形态、物质要素特征进行研究、剖析、总结,是保护、延续这些村落记忆的基础。本文以陕北榆林米脂县的杨家沟古村落为对象,以探索该村落的空间内在特质为目的而展开的。首先,通过实例引证,对一般性古村落空间形成的背景、类型、影响要素、形态构成要素和物质构成要素进行了归纳,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文献查阅和史料研究,对杨家沟古村落空间形成的背景和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寻求空间形成的内因;最后,从杨家沟古村落的文化要素、形态要素和物质要素三方面,对其空间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对下一步的杨家沟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我们认知古村落空间特征在内容、层次、途径等方法论层面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