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传统语法角度切入,借鉴“表—里—值”理论并结合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采用描写和解释的方法阐述“和”、“与”并列结构句法特征、表意特点、语用功能,揭示两者的语法特点和使用规律,探求在实际语境中,尤其是在口语中的使用倾向性。同时也希望能够解释清楚这种使用倾向性,能够帮助到汉语学习者能正确习得和使用连词并列结构,能为现代汉语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做出小小的贡献。文章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概述研究现状及成果、研究意义及方法。本文主要在传统语法、功能语法、认知语法等理论的指导下参考前贤和近人研究成果,通过统计数据库、定性定量分析、描写和解释、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和”、“与”并列结构进行考察。第二章首先分别对“和”、“与”并列结构可连接的体词性和谓词性成分、可充当的句法成分加以讨论。两者都可以连接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等体词性成分、也可连接动词、形容词、动词性短语和形容词性短语等谓词性成分。其次,比较两者句法分布差异并分析原因。“和”、“与”并列结构一般都可以充当主谓宾定等句法成分,但在充分状补等成分时情况有所不同。第三章首先依照权威词典,理解“和”、“与”的确切意义。其次,从相加关系和选择关系角度阐释并列结构的语义特征并比较两者的语义差别。最后,从语义的接近性出发,阐述“和”、“与”语义结构的固有接近性和临时接近性。第四章是文章的重中之重,总结“和”、“与”并列结构的语用共性以及分析各自使用的倾向性情况。共性包括三点:1.言语表达的简洁性。2.语义表达的凸显性3.句法表达的平衡性。接着分析两者在书面语和口语中的使用倾向性情况。主要从连接项的分布、不同语体出现情况、语音上的互补情况等几个方面阐述两者在书面语中的分布情况。其次,从数量比较、标记隐现、连接平行双项等方面的不同分析两者在口语中的使用特点。最后,就现代汉语中“与”存在的重要性进行探讨。第五章结语部分概括和总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指出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对文章继续研究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