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视域下张惠言易学思想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jian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惠言一生的学术成就蔚为壮观,其是乾嘉时期著名的易学家、词人、散文家、书法家等。其于经学,长在《易》、《礼》。易学上,专宗虞翻之学,申发“阴阳消息”之说,同时参以郑玄、荀爽等诸家之言,著《周易虞氏易》九卷,自成体系,为世称道,被誉为“专家绝学”,其与惠栋、焦循齐名,并称为“乾嘉易学三大家”;于《礼》其著《仪礼图》和《读仪礼记》,尤以《仪礼图》为学者所称道,是清代研究《仪礼》的重要著作。张惠言认为虞翻易学,以“消息”二字贯通,进而建构起“消息说”体系。在此基础上,他不仅以“消息说”的视野阐明了“人事”和“礼法”之用,同时以“消息说”贯通了郑玄、荀爽之学,使其“消息说”体系更加恢弘广大,对象数易学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绪论主要阐述当下张惠言学术研究的现状,以及本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其成果从经学研究、文学研究、综合性研究三方面契入。其成果大量集中在“文学研究”上,而“经学研究”相对少之又少。经学中“易学研究”虽逐年增然势缓;而“礼学研究”,每年更寥寥无几。本文研究的思路,主要先探讨张氏学术的背景,从清学思潮到乾嘉“朴学易”,又从“朴学易”中锁定张惠言易学。本文主体脉络,先明其易学思想的核心即“消息说”,其不仅以此说贯通了人事、礼法和易候等学,同时亦贯通了郑荀易学。本文研究采用的方法有: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文献史料论证的方法,以及比较研究和诠释学的方法。第一章主论张惠言易学建构的学术背景。此节脉络主张由大到小,即从清代学术大环境过渡到乾嘉“朴学易”小环境,又从“朴学易”聚焦在张惠言易学上,如此来全面把握其学的背景。张氏处清代经学全盛期乾嘉之际。然经学全盛期是以启蒙期的“经学复兴”为基础,故全盛期时诸多学术嬗变,在启蒙期时皆有雏形,故本文以“学术环境”和“易学发展”为核心,简述了“清启蒙期”和“乾嘉时期”不同地发展,以此来更好地了解孕育张惠言学术的背景。第二章论述张惠言生平、学术渊源和经学著述。于其“生平”,阐述了张惠言的儒学家世和整体人生的发展脉络;于其“学术渊源”,则认为其学之所以广博,是受益于诸多良师和文友的引导,如影响其学之师主有朱珪、阮元、金榜等;劝其转向古文之友主有钱鲁斯、王灼、恽敬和吴德旋等,正如此才成就其博大的学术气象。于其“经学著述”,论述各著作的主体内容和版本流通情况。第三章论述自然消息之本“太极”生发的体用。于“太极”体的诠解,以自然视域解为“元气”,乃自然天地之本;以易学视域解为“乾元”,为六十四卦之基。而“太极”之用则侧重于“自然消息”的“月体纳甲说”和“卦气说”。张氏认为“太极”不可见,以“北辰”况之。无行太极的运行以日月斗来况,日月运行,促成春夏秋冬四季,以及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侯,此些皆“太极”运行所产生的“消息”现象。故月相阴晴圆缺的消息变化,即成“月体纳甲”说;其运转形成的四季、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侯等自然变化,即成“卦气说”。本文追溯了“月体纳甲”和“卦气说”在象数易学史上大致的发展脉络,进而详述了张惠言如何从“消息说”视域来解读此二说。第四章论述《易》消息推演成八卦和六十四卦。张惠言认为《易》消息八卦的展开是以自然本具“八卦”为基础,即圣人以自然物象来比拟演绎《易》之八卦,且以“参天两地而倚数”的思想,推三画卦为六画卦,如此即生成六画的“八卦”。而六十四卦的展开主要包括“虞氏违例”处理、“消息说”体相解构和证成三方面内容。其中“违例处理”,强调“消息说”产生的缘起,为了深入解析张氏“消息说”产生的缘起和理论特殊性,本文旁征了李挺之“反对”卦变系统和潘雨廷“旁通”卦变系统,以此二人的卦变系统为参照系,来突显张氏“消息说”解决“违例”的独特之处,且辨析了三家体系各自的优缺点,而解决违例的过程,也即“消息说”形成的过程。“体相解构”部分,认为此体系将虞氏解经易例融会贯通,主体是以“纳甲与辟卦”、“反对”和“旁通”为纲领,辅之其他各种卦变易例,唯除两象易外,余皆涵摄在消息系统中。“系统证成”部分,主要论述“消息说”体系的应用,具体如何解决“违例”十六卦,以及如何将整个“支离破碎”的虞氏学体系,构建成完整系统。通过此些问题的探讨,会让我们对张氏消息说有更为深刻的认识。第五章论述消息过程中各种象以及既济定。卦象增加包括“以象生象”和“象外生象”两种。“象外生象”主以各种卦变来拓展取象,如旁通、反对、卦变、卦气、月体纳甲等皆是此类。本处主从“消息”视域来解读权变、之正说、互体、半象等,且进一步说明了为什么“两象易”不具消息内涵。而“以象生象”主指汉儒依经文,进一步推演出诸多卦象,亦称“逸象”,本文对张惠言所辑录的四百五十六逸象以八卦分类,对诸多重要逸象,以张氏注解为主,辅之以其他各家注解,来全面把握其义。最后卦象会流转到“既济卦”,此卦六爻皆正,符示阴阳和谐,天下太平之象,本文比较了虞氏和张氏对“既济定”理解的不同之处,详述了张氏对“既济定”的内涵。第六章将“消息说”贯彻到人事、礼法和易候上的内容。首先,张惠言将“消息说”归本人事来诠解而成《易事》,如此《易》与人事贯通。其着重探讨“内圣外王”之道,同时也探讨了君子之道、礼仪之道、应时之道和家道等内容。其次,“消息说”与礼法互诠而成《易礼》,对诸多“礼条”,多以“消息说”诠解,辅以自己的评论,为“礼法”寻找到了天道依据。此部分我们从七方面来归纳,即除“吉凶宾军嘉”五礼外,再加上“受命继位封侯礼”、“刑法赏赐礼”,如此能相对圆满地阐述其《易礼》思想。最后张惠言以“消息说”解析了“七十二易候”,其将自然物象配以卦象诠解,后引申出人事之理,更完备了虞氏易候之学。第七章主论“消息”视域下的郑荀易学。张惠言认为郑、荀、虞三家易学,虽相用不同,然“消息”一也。也正是以此观点,其尝试融通三家之学,主述虞氏易,并兼以“消息”,旁通郑、荀之学。其从“消息”视野解读了“爻辰说”和“易数说”,进而诠解了郑氏“礼学”,本文从“吉、嘉、军、宾”四方面论述礼学。最后对郑氏的“爻象”易例加以总结,如三才六位、当位、失位、中位、应、乘等。同时张惠言还从“消息说”的视域解读了荀爽的“乾升坤降说”,并以此为基础论述其卦变思想,同时也讨论了荀氏“财官”和“世伏”的易例。最后第八章对张惠言易学作了评价。从五个层面评价了张惠言的易学思想,其学虽有部分未贯通一如,但从其对“虞翻易”系统地整理和广博地开显上,的确对象数易学的发展起了很大地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自由问题是党和政府很重视的一个问题,十八大把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提出,更加说明了自由问题的重要性。自由问题作为渗透到不同领域与学科的复杂问题,是有一定的深度和
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带动的“乡-城”人口持续流动,给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弱势特征,农村老年人难以完全适应快速而深刻的经济与社会转型,经济供养
针对ε支配容易丢失Pareto最优前沿边界点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支配关系——ε优势支配.基于ε优势支配的最优粒子保留策略构建了一类多目标量子行为粒子群优化(CMOQPSO)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