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速生桉树种植面积巨大,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突出,杧果作为广西重要的特色水果,种植面积也很大,随着速生桉林营林面积的增大,在广西区境内很多杧果园已经与桉树林相交界,为了了解速生桉林会对杧果害虫群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本文进行对广西速生桉林、杧果林、混种林等林分类型的害虫的发生种类及发生数量进行调查,比较分析害虫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同时对杧果上发生为害日益突出的灰白条小卷蛾(Argroploce aporbola Meiyrck)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生活史,发育起点及有效积温等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速生桉林、杧果林的调查,共查得为害桉树的害虫共有7目31科55种,桉树天敌昆虫7目14科24种,杧果害虫共8目37科76种,杧果天敌昆虫7目16科29种,桉树、杧果共同害虫4目15科23种。2、对速生桉纯林、杧果林纯林、交界处速生桉、交界处杧果林四种类型林地害虫群落调查,害虫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排序相同,丰富度指数:交界杧林>纯杧林>交界桉林>纯桉林;物种多样性指数交界杧林>纯杧林>交界桉林>纯桉林;均匀度指数:交界处杧林>纯杧林>交界处桉林>纯桉林。3、通过对桉树与杧果相邻种植对杧果害虫群落的调查,在4个距交界线不同距离的调查区,查得害虫38种,共采集害虫2839头。杧果害虫群落的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是随着与交界线的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的,0-20m害虫的物种数、个体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对不同距离的害虫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在不同距离间差异显著,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个体数仅在21-50m的距离与其他距离相比有显著差异,其余距离差异均不显著。4、对桉杧混交林中的杜果林与对照纯杧林的调查,在混种区的杧果林中共采集到害虫8目31科51种1457头,在对照区的杧果林中共采集到害虫8目27科43种1753头;混种区杧林害虫的科数、种类增加,但个体数减少。5、在造林年龄不同的桉树人工林相邻的杧果园中,杧果发生的主要害虫种类基本相同,其中芒果切叶象(Deporaus marginatus Pascoe)与横线尾叶蛾(Chlumetia transoersa Walker)的为害率在4-10月间,基本保持一致的消长状态。6、灰白条小卷蛾以幼虫取食杧果嫩梢嫩叶,影响梢叶抽发,在南宁市一年发生9代,世代重叠,整个幼虫期都隐匿在卷叶虫苞中为害,低龄幼虫具有转叶为害的习性,老熟幼虫在卷叶虫苞内化蛹,成虫羽化高峰期在上午,卵散产,每叶上通常着卵1粒,偶有2粒。7、在18-32℃范围内,灰白条小卷蛾均能完成世代生长发育,各虫态和全世代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升高逐渐缩短,在相同温度下,各虫态的历期明显不同,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卵期。灰白条小卷蛾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卵(10.08±3.36)℃、幼虫(9.45±3.04)℃、蛹(9.52±3.20)℃、成虫(14.81±2.37)℃、全世代(9.76±2.18)℃。灰白条小卷蛾幼虫期的有效积温为各虫态最长,为(209.33±32.14)日·度,而成虫期最短,为(38.00±6.18)日·度。灰白条小卷蛾完成一个世代所需积温为(453.40±57.74)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