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农业产业化按照市场规律,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农村人力资源优势,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通过不断优化农畜产品结构和农畜产品的精深加工,促进农业向绿色、有机、安全食品上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批具有强势牵动作用的龙头加工企业。新型工业化要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重视科学技术进步,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高度拉长农业产业链,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正确处理工业与农业的关系,能够做到既促进农业产业化,同时又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城镇集聚,并为中心城镇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理论为依据,细致深入地分析了黑龙江垦区农业企业集团的发展。研究以黑龙江垦区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和集团管理模式为对象,利用了比较归纳分析法、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一般分析与特殊分析等研究方法,在总结国内外农业产业化、集团化理论及发展的基础上,对黑龙江垦区农业企业集团管理发展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建立了企业集团内部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企业集团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评价了企业集团的社会效益。具体来说,全文共分为十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与思路。第二部分企业集团化的基本理论。在对国有企业集团化的公共选择理论、当代西方规制理论、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规模经济与企业集团、企业集团控制模式,为本论文论述奠定了基础。第三部分企业集团化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主要介绍了韩国企业集团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日本企业集团股权结构与市场竞争,比较了美日企业集团成长历史及追求经济效率方式和欧美企业集团的不同,总结了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第四部分黑龙江垦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进程。实行财务包干,适时向所得税制过渡、实行农工商综合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农场套家庭农场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多种经济成分、改革企业领导体制,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全方位推进企业制度创新、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推进垦区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配套改革,建立和完善农垦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第五部分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化发展现状。介绍了黑龙江垦区实现集团化的优势和集团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六部分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化发展分析。分析了黑龙江垦区产业链延伸、联结的条件、思路与步骤,论述了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化发展的条件,创建了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发展模式。第七部分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管理体制分析。先介绍了大型企业集团通常采用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