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人类向自然索取的越来越多,导致土地、能源、资源面临枯竭的严重局面,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不断发生且加剧,对人类造成极大的威胁。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与此同时,日本的核电站受地震影响被严重破坏。但是,日本人在大灾难面前表现出的秩序和冷静,在灾难降临时还能表现出很高的文明素质,确实令人动容,其背后是日本一直坚持在国民素质教育中强调灾难意识。由此可见,灾害教育更加突显出其重要性。自然灾害不可避免,但是面对自然灾害,人类可以做出尽量降低灾害程度的决定,预测灾害的发生、形成防灾减灾意识、及时正确应对灾害、进行灾害评估和重建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传统的地理教学辅助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但学生们仅仅是盲目观看,机械记忆,而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信息量大、空间性强、分析功能丰富和更新速度快等特点,为地理学科的学习尤其是灾害知识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满足地理学科课程内容本身的广阔性、空间性等特点,为更方便、更直观准确的进行学习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也适应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灾害教育是必要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操作过程可以增强对基础知识(自然灾害的概念、类型、外在特征、成因及内在规律、分布规律、危害性、一般对策等)的掌握,将受灾前后的卫星遥感图像处理后,使学生对受灾程度一目了然。意识到各种灾害的破坏性,可以增强学生防灾减灾意识。也可针对假设个人所面临自然灾害,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虚拟现实,探询、学习一些紧急应对策略。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灾害教育也是可行的。将地理信息系统引入灾害教育中符合现今的教育理论,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灾害教育提供了可能,互联网的发展和免费的遥感卫星图片的获得为我们提供了教学资源,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正逐步走进中学地理教学,有部分学校的软硬件都能满足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引入到灾害教育中的需要。本文主要是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为例,将地理信息系统引入其教学中。因为地理信息系统信息量大、空间性强、分析功能丰富和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可以巩固学生对灾害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且能够形成良好的防灾减灾意识,最后掌握面对各种灾害的逃生技能。与传统的地理教学相比较,引入地理信息系统操作增加了可视性、互动性。这种教学方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