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式理论看许渊冲唐诗英译中的“三美”再现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553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同样璀璨夺目。它以其广泛的题材内容、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唯美的音律形式,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传诵。唐诗的翻译是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然而,由于唐诗深厚的文化蕴涵、美妙的意境以及规整的声韵与格律,给翻译造成了巨大障碍,引得不少人发出“写诗已不易,译诗更是难上加难”的概叹。许渊冲作为中国当代承前启后的翻译家,在文学翻译,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文翻译方面有深厚的造诣。他主张用韵体翻译唐诗,译本应当尽可能再现原诗诸方面的美感,于是提出了“三美”原则,即在翻译中要尽量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其中最重要的是传达“意美”。源于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解释了人类吸收、重组和构建头脑中的信息从而理解外界知识的方式和过程。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理解的过程中要对原事物的内容图式、语言图式、形式图式进行正确解码,而许渊冲先生提出的在翻译过程中要对原诗从“意”、“音”、“形”三方面进行审美,译诗应尽量体现原诗“意美”、“音美”、“形美”的主张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尝试将图式理论应用于许渊冲的唐诗英译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分析图式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的理据,为本文将图式理论运用于唐诗翻译奠定理论基础。然后,分析唐诗中的内容图式、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即唐诗中意象和文化方面的“意美”、押韵和节奏等方面的“音美”,以及长短句和对偶方面的“形美”。同时,探讨许渊冲如何对这些图式进行正确解读从而在译诗中达到原诗“三美”的再现。最后,通过探索分析许渊冲努力实现“三美”再现的译诗过程,看他如何应对可能遇到的图式冲突和图式缺省的困难,以及怎样针对这些冲突和困难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包括保留、调整、省略原图式),从而为今后的唐诗英译探索途径,获得启示。文章通过图式理论与“三美”原则的结合,验证许渊冲在唐诗英译中注重原诗图式的翻译,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克服图式方面的困难,从而达到对原诗“三美”的再现。本文通过从图式理论这一角度对许渊冲唐诗英译进行观察与评析,试图验证将该理论应用于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期望通过跨学科的理论指导,为许渊冲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更为科学的研究方法,打开一扇新的视窗。
其他文献
本文第一部分通过探讨忠诚度的内涵、诱因以及制度设计,揭示传统环境下企业或者组织对顾客进行忠诚度设计时要考虑的三个维度;第二部分则重点研究数字时代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
<正>一、调查背景豆瓣作为电影宣传营销平台,最大的一个优势是豆瓣拥有庞大的影迷用户,这些影迷用户是电影宣传策略的目标受众。因此,从豆瓣用户的反馈中得到的豆瓣电影营销
为探明在棉花上防治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喷药量、喷雾方式、药剂特点三者与药效之间的关系,改进施药技术,增加药液在棉花上的沉积量,减少药液流失,提高农药利用率,指导
<正>一、镜像理论与电影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叫做那喀索斯的美少年,他长相清秀,却不喜欢任何姑娘,唯独迷恋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但倒影的无法触碰让他饱受煎熬,结果顾影自怜抑郁而
【正】 桓温(312~373年),字元子,谯国龙亢人。在东晋历史上,他先后历穆、哀、海西公(废帝)、简文帝、孝武帝五世,其一生中的主要军事活动是几次北伐。然而,古今史家对桓温北伐
本文聚焦清至民国宁夏平原的水利开发与环境变迁,通过文献考证、图形表达等方法对该时期水利开发的阶段性特征、影响水利事业发展演变的各种背景因素、水利管理体系,以及水利
现代家庭在社会变迁的大潮下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如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核心化、多元化,这些变化影响着家庭关系的变迁。代际关系是一种重要.的家庭关系,涉及子代对亲代
本文试从女性视角,对比分析30年代沈从文《边城》中的翠翠和80年代女作家铁凝笔下的香雪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相似处与不同之处,并着力揭示铁凝作品《哦,香雪》中女性意识的萌芽
摘要:栾川洛钼集团三道庄矿区由地下转为露天开采,地下采空区危害严重制约着矿山的发展,通过一次爆破成充填井,进而充填采空区是治理采空区的手段之一。针对超深孔直眼掏槽爆
社会发展动力,这一关系着社会发展前途的问题一直都是古今中外积极探讨的且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新的永恒主题。马克思把社会发展动力按其层次和起作用的方式,分为根本动力、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