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民选举参与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围绕村民选举参与这一主题,学者们较多地关注了村民选举参与的影响因素。已有研究一方面关注了村民参与的经济、社会、制度环境因素,另一方面的研究从村民自身的角度出发,关注了村民个体特征对村民参与的影响,但较少见文献讨论村民对社会环境的感知评价对村民选举参与的影响。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意向受到知觉行为影响。腐败感知作为个体对外部政治环境进行选择、组织与解释的过程,政府满意度是个体对政府治理能力的整体性的评价,这两方面的主观感受都是个体政治行为意向的知觉行为影响因素。因此,研究腐败感知、政府满意度对村民选举参与的影响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两方面的主观感受对选举参与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更周全地了解农村村民选举参与这一重要问题。腐败感知、政府满意度如何对村民选举参与产生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农村社会调查”数据,运用逻辑斯蒂回归和线性回归方法,对村民的腐败感知、政府满意度对选举参与的影响做了研究。再基于实地调研数据,对文章数据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目的是为解答以下几个问题:(1)一是腐败感知和政府满意度是否是影响村民选举参与的两个重要因素?(2)腐败感知、政府满意度如何影响村民选举参与?(3)腐败感知、政府满意度与村民选举参与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是如何的?研究发现,腐败感知对政府满意度、村民选举参与有着直接的消极作用,政府满意度对村民参与村级选举有着直接的积极作用,且这个积极作用是通过政府信任的中介作用来影响村民选举参与的。更重要的是,研究还发现政府满意度在腐败感知和村民选举参与之间起调节作用,当政府满意度较低时,随着腐败感知水平的提高,村民参与选举的积极性随着降低;当政府满意度较高时,随着腐败感知水平的提高,村民参与选举的积极性比政府满意度低时更高。政府满意度减少了腐败感知对村民选举参与的影响,并且随着政府满意度的提高,选举参与的情况随之而变得乐观。研究认为,发挥政府满意度对腐败感知与村民选举参与间的调节作用,提高政府满意度,政府信任度,提高廉政的被感知度,降低村民的腐败感知度是提高村民选举参与的有效途径。当然,提高政府满意度、政府信任度和廉政的被感知度,降低村民的腐败感知度,不是当当从村民的感知意识开始,而是首先得从政府反腐败着手。本文的研究是对传统的基于村民选举参与的各种影响因素研究上的一种新尝试,本意在于丰富和扩展对农村村民选举参与研究的思路和想法,进一步推进人们对村民政治参与、村庄民主发展的理解。在理论上,丰富了村民选举参与的影响因素的理论成果,对更周全地了解农村村民选举参与这一重要问题具有更深层次的理论意义。在实践上,为政府和村庄的管理者提供了实际的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