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在与这些病原体长期斗争的共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复杂而有效的防御机制来保护自身。系统获得性抗性是植物抵抗病原菌侵袭的复杂的防御机制之一,而抗病信号物质在防御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一些植物抗病信号物质的富集以及检测方法,并研究了花生植株在青枯菌侵染下水杨酸、茉莉酸等信号物质应答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如下:1.设计组装了动态吸附装置,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建立了测定花生植株中痕量挥发物-茉莉酸甲酯与水杨酸甲酯的定性定量方法。采用Tenax-TA吸附剂吸附挥发物,0.1%甲酸-甲醇溶液洗脱,洗脱液浓缩后进样。色谱柱为Agilent C18柱(2.1×150 mm,5μm),以甲醇和0.05%甲酸-水为流动相,流速300μL/min,梯度洗脱。质谱配有三重四级杆/串联线性离子阱,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正离子模式测定,内标法定量。方法简便快捷,富集效率高,两种挥发物的检出限(S/N=3)分别为2.0μg/L和20μg/L,定量限(S/N=10)分别为5.0μg/L和50μg/L;在1.0-1000μg/L时峰面积比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8)。2.利用固相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测定了花生叶片中三种信号物质,水杨酸、茉莉酸以及茉莉酸甲酯。利用丙醇/水/浓盐酸(体积比为2: 1: 0.002)和二氯甲烷提取花生叶片中水杨酸与茉莉酸,80%甲醇溶液提取叶片中茉莉酸甲酯,通过C18柱纯化和浓缩后,最后利用HPLC-MS/MS来检测。以甲醇和0.05%甲酸-水为流动相,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正离子模式测定,外标法定量。方法提取效率高,线性及重现性良好,几种化合物的检出限在0.005-0.5之间,方法的回收率在67.03%-103.34%。3.以花生植株为材料,利用前面所建立的方法,检测了青枯菌侵染下0、3、6、9、12、24、48 h后花生植株叶片中水杨酸、茉莉酸和茉莉酸甲酯的变化情况。对花生植株挥发性的信号物质茉莉酸甲酯及水杨酸甲酯的变化情况同样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青枯菌的侵染均可引起这些植物信号物质的含量增加。这也证明了植物体受伤后,在损伤部位产生的某种原初信号分子启动了体内的防御系统。研究还发现,在抗病品种中体内信号物水杨酸、茉莉酸以及茉莉酸甲酯达到最大值的时间要比感病品种早3 h,说明抗病品种对伤害作出的反应更为迅速,初步揭示了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植株内对病原体侵染的应答差异,为今后抗逆品种的挖掘和开发新型无污染、高效率的生态农药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