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知识产权国际化发展步伐加快。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而知识产权的保护在科学技术竞争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制定本国的知识产权战略,通过双边或多边合作加强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已成为各国共识。知识产权战略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虽然《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和《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奠定了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但随后的技术变革以及新兴领域的产生,都推动了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向纵深方向发展。1994年乌拉圭回合谈判中《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签订,正式建立了全球层面知识保护的国际机制。当前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存在知识产权霸权主义抬头、南北利益失衡严重、保护范围无限扩大等诸多问题。由知识产权与国家霸权相结合而产生的知识产权霸权主义正在对当今的国际关系体系产生强烈冲击。知识产权成为一种霸权工具,在立法上表现为发达国家极力将其国内知识产权法律上升为国际条约,在实务上表现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高技术产业方面的垄断。因此,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如何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众多挑战,适时调整与制定适合各自国家具体国情的知识产权战略已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正确把握和全面认识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关注国际关系中的知识产权霸权现象,正确区分传统霸权与新型霸权,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认识新型霸权主义的危害,规制“知识霸权”,防止发达国家滥用知识产权的垄断,利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达到垄断市场、攫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知识产权在南北国家之间的不均衡是客观存在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立法的完善在一定意义上是在内部和外部双重压力下出现的,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改善我国知识产权国际形象,有效应对知识产权霸权主义,实现国家利益与外部压力之间的均衡关系变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