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衡阳市是养殖大市,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53%以上。生猪和家禽是全市养殖业传统优势产业,两者总产值占养殖业总产值80%以上,全市近7年生猪出栏量、家禽出笼量连续居全省第一。但是,近年来衡阳市生猪市场起伏较大,尤其是在2007年及2011年两次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严重影响到居民的日常消费及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生猪产业的波动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长及城乡居民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结合衡阳市近年来生猪产业的相关数据,对影响生猪产业稳定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于制定符合衡阳市实际的政策具有相当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从衡阳市生猪产业的现状、特点分析出发,借鉴国内外为稳定生猪生产所出台的生猪收储政策、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及保险,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要素补贴政策等相关政策,运用生猪市场运行所遵循的供求理论、规模效应理论等,对2003年以来造成衡阳市生猪市场波动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综合前文分析提出稳定衡阳市生猪产业的相关对策建议。本文认为,衡阳市生猪市场中,生猪价格、能繁母猪数量、玉米价格、仔猪价格、规模养殖户占比、动物疫病、相关政策等都是影响生猪市场稳定的重要因素。针对衡阳市当前的生猪市场发展状况,本文建议衡阳市人民政府应该:第一,着力构建新型疾病防治体系,提高生猪产业疾病防治成效,从而减少养殖户所面临的疫病风险;第二,鼓励养殖户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提高生猪市场风险解决能力;第三,鼓励规模养殖的发展,从而提高养殖者抵御风险的能力;第四,建立生猪市场预测预警体系,提高行业监管水平,提前进行风险防范;第五,出台并落实产业政策,保护养殖户利益,从而提高养殖户生产积极性;第六,严防农业腐败,确保产业政策实效,减小产业发展阻力。政府部门应充分从以上六个方面着力制定和执行生猪产业相关政策,从而推动衡阳市生猪产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