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1年周期对北半球冬季平流层环流的影响机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n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太阳信号可在平流层—对流层间耦合传递,本文利用ECMWF ERA-interim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SIM逐日太阳光谱资料,采用北京气候中心大气辐射模式(BCC-RAD),借助多元线性回归、谐波分析、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太阳11年周期对北半球冬季平流层环流的影响机制。通过波作用通量的诊断,探讨了平流层环流异常对太阳活动的响应机制。(1)源于低纬度上平流层的太阳短波辐射异常(" top-down")和源于中纬度对流层上传的行星波(‘’bottom-up")相互作用,改变了平流层的动力、热力结构。在太阳活动偏强年,12月,低纬度上平流层温度暖异常是由臭氧紫外加热异常引起的。该加热率异常,使得中纬度的经向温度梯度加强,西风急流相应增强,有利于行星波1波上传,但不利于行星波2波的上传。2波负异常强于1波正异常,因此,热带外上平流层总的波活动为负异常。偏弱的波耗散会驱动更弱的Brewer-Dobson环流(BDC)。BDC上升支减弱,通过绝热冷却的负异常,加热了低纬度下平流层;而BDC下沉支减弱,冷却了中纬度上平流层。(2)太阳活动偏强年,低纬度上平流层的太阳短波异常加热区在2月加速北移,平流层环流异常发生突变,弱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SW)事件显著增加。对应着行星波1波上传减弱而2波显著增强,且2波增强主导了总波作用量的增强,波在极区上平流层异常耗散导致了极区上平流层增温,纬向西风减弱。(3)平流层环流对太阳活动的区域响应主要表现在亚太地区:在太阳活动偏强年,10 hPa以上,温度异常的冷中心位于亚太地区,行星波1波向上传播减弱。10 hPa以下,温度异常表现为2波型,冷中心位于大西洋和亚洲东部。该异常导致了总的(1-2波)波作用通量在亚太地区的上传显著减弱。在低平流层(如100 hPa、50 hPa),太阳活动偏强年,在亚太地区有显著的波作用通量向赤道传播,抑制了极地波导的能量上传,主要也是由2波异常贡献的。
其他文献
高光谱遥感技术在近20年来取得了显著地进步,超高的光谱分辨率使得如何从地物目标或场景的光谱中提取出关键信息以及更加精确的定量化分析成为高光谱图像的突出应用特点,也是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基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遭受到随机发生现象影响的几类离散的非线性随机系统的模糊滤波和鲁棒控制问题。在无线通讯系统中,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特别是无线信
从1999年开始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可能正在引起全国森林覆盖率的持续增加,并可能增强生态系统生产力、固碳能力和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此同时,由退耕还林引起的地表植被覆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并拥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在浩瀚丰硕的历史遗迹中,各个民族都形成独特的文化体系。少数民族遗留下来的文化特点,也是蕴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不仅是先人传承给后辈的精神财富,更是其认同、发展、生存的强大标志。黑龙江的渤海靺鞨绣就是非物质文化代表之一,同时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在生活文化以及艺术创作的具体应用中都呈现出强烈的自身表现性,在民族文化艺术中具有强烈的独特性。黑龙江传统的渤
作为陆气相互作用中的一个重要参量,土壤湿度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然而,土壤湿度空间异质性强,资料缺乏,对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和模拟估计很具有挑战性,因此
碳捕集技术是解决能源气体净化和缓解温室效应的关键,膜分离过程因其低能耗、环境友好等优点在CO_2分离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促进传递CO_2分离膜材料因其促进传递载体(基团)与CO_2分子间可发生特异性可逆反应而表现出优异的分离性能,调控促进传递基团在膜内部空间分布可在有机膜内创建高速CO_2传递通道,实现分离性能的进一步强化。本研究旨在开发具有促进传递功能离子团簇的聚电解质膜,通过设计高分子及
在全方位的高度曝光下,国家领导人在媒体上的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一直在变化,他们的形象变得越来越立体生动,不仅提升了他们的人格魅力,强化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也因为原本高
本文研究了利用α-氟代酰基化合物构建氟代手性化合物,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发展了α-氟代酮与手性N-(叔丁基亚磺酰)酮亚胺的非对映选择曼尼希反应,以较高的收率与非对映
近几年来,最先进的语音识别声学建模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然而,深度神经网络运行时极高的计算量,阻碍了其在低功耗设备如移动电话和智能手表上的应用。因此,深度神经网络声学模
通过测量物质的折射率除了可以了解所物质的光学性能,还能鉴别物质的组成,确定物质的浓度、纯度以及判断物质的品质,因此折射率的测量被广泛地应用于石油、油脂、制药、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