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视阈下非英语专业学生ESL自主学习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x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本主义思想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自主学习”这一崭新的现代教育理念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并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在教育改革中新的教学模式应朝着自主式学习的方向发展。自主学习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即“自我设计、自我实施、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按照Holec对学习者自主能力的定义,学习者应该具有“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建构主义为自主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者强调知识的建构性,认为知识是学习者主动意义建构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主动的进行意义建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学习者是意义建构的主体,是真正意义学习的主体,而学习活动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在主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然而,教学过程始终是依靠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单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对理解教学过程是有失偏颇的。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哲学领域的主体间性概念进入了教育家们的视野。主体间性理论强调认知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意义的建构不再仅仅是单个认知主体内部的事情,而是在所有认知主体的交互活动中得以实现。意义在被赋予单个主体特性的同时,更深入的走向了认知主体间的建构。从主体间性的视角来看,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命令与被命令,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是平等的、互动的主体间性关系。本文着重介绍主体间性理论对ESL教学的启示与实践指导。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目前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现状及局限性,并提出研究教师和学生的主体间性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第二章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框架,包括自主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主体间性理论,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参与度的论述。第三章为实证研究,包括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用工具介绍等。第四章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讨论。第五章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本研究的局限性。
其他文献
<正>磷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动物生产条件下,磷已成为配合饲料必须考虑的、添加量较大的重要营养素。常规植物饲料原料中含磷十分丰富,但其中约2/3的磷是以植酸磷的形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电力负荷增长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负荷预测的准确程度对电网公司高效运营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江西电网负荷特性,对比研究了神经网络法、
研制了一种导叶式自吸泵,泵的叶轮为开式叶轮,不设涡壳。叶轮后能量的转换在不对称的导叶流道内部完成。该泵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型式简单,部件的加工可以采用先进的压铸工艺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叫儿童多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期的行为和认知功能障碍,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为主要临床表现,表
Mind of the Chinese Confucian ideas does not break off from ancient times and has had an influence on the [te] Japanese. Originally, the Confucian ideas which a
青海钻井从1955年底至今,三代高原钻井人踏遍柴达木盆地八百里茫茫瀚海,64年来累计钻井进尺1400万米,钻探出30个油气田。其中涩北气田已成为全国四大气区之一,为保障青海油田
随着英语谈话节目在中国的盛行,许多研究者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它进行了研究,但是几乎没有研究能把谈话节目与教学法联系起来。本文对互动式英语口语教学和英语谈话节目在教师/
间接回指是回指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与直接回指相比,对间接回指的研究仍嫌不足。在间接回指中,回指项与先行项并非处于同指关系,这为受话人正确推理到先行项增加了一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