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本主义思想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自主学习”这一崭新的现代教育理念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并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在教育改革中新的教学模式应朝着自主式学习的方向发展。自主学习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即“自我设计、自我实施、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按照Holec对学习者自主能力的定义,学习者应该具有“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建构主义为自主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者强调知识的建构性,认为知识是学习者主动意义建构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主动的进行意义建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学习者是意义建构的主体,是真正意义学习的主体,而学习活动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在主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然而,教学过程始终是依靠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单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对理解教学过程是有失偏颇的。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哲学领域的主体间性概念进入了教育家们的视野。主体间性理论强调认知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意义的建构不再仅仅是单个认知主体内部的事情,而是在所有认知主体的交互活动中得以实现。意义在被赋予单个主体特性的同时,更深入的走向了认知主体间的建构。从主体间性的视角来看,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命令与被命令,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是平等的、互动的主体间性关系。本文着重介绍主体间性理论对ESL教学的启示与实践指导。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目前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现状及局限性,并提出研究教师和学生的主体间性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第二章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框架,包括自主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主体间性理论,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参与度的论述。第三章为实证研究,包括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用工具介绍等。第四章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讨论。第五章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本研究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