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百草枯(Paraquat,PQ)是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有机杂环类接触性脱叶剂和除草剂,目前在我国农村有广泛的应用,每年有许多人因接触、误服或自杀口服而导致中毒。其毒性主要是通过产生氧自由基(OFR),使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巯基化合物含量减少,抗氧化能力降低,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炎症反应等,导致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其中,肺又是PQ作用的主要靶器官。由于缺乏有效治疗方法,PQ中毒患者有很高的死亡率。血必净是从赤芍、川芎、丹参、红花和当归等中药提取的注射制剂,具有清除OFR、保护血管内皮、抗炎性介质、拮抗内毒素(LPS)等作用。有关血必净注射液用于急性PQ中毒的研究是最近一两年的事,而对PQ刺激的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罕见报道。本课题选择肺血管内皮细胞(PVEC)作为研究的重点,通过在体动物实验研究PQ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时OFR、PVEC的变化;通过细胞培养方法研究PQ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的直接影响。同时在实验中给予血必净注射液进行干预,观察其干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PQ中毒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方法一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Q染毒组,血必净低剂量(L)、中剂量(M)、高剂量(H)组,每组20只。PQ染毒组,血必净L、M、H组按18mg/kg剂量将PQ原液稀释至1ml后给予一次性腹腔内注射;血必净L、M、H组于PQ染毒后2h分别给予血必净1.25、2.5、3.75g/kg腹腔内注射,1次/日,对照组和染毒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各组分别于1、2、3、4d分批处死,每次5只。右肺组织制成匀浆测定SOD、丙二醛(MDA)、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左肺用l0%的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用于病理观察。方法二将新生1d的SD大鼠处死,开胸取肺,采用组织块法培养PMVECs。原代培养后,分为空白对照组、PQ组(加入PQ溶液0.1mmol/L)和血必净组(加入PQ溶液30min后再加入三种浓度分别为10、20、50mg/ml的血必净)。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OD活性和MDA含量,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和内皮素(ET)含量,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3、12、24、48h)SOD活性和MDA、vWF、ET含量。实验结果实验一结果PQ染毒后SOD、MDA、iNOS均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在各时间点上SOD活力明显下降,MDA、iNOS含量明显增加(P<0.01)。血必净干预各组在各时间点上均不同程度抑制总SOD活力的下降和降低MDA、iNOS含量的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以H组最为明显。与PQ组比较,除iNOS 1d外,其余H组在各时间点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同时,血必净各组的SOD活力和MDA、iNOS含量随时间而变化,前2d SOD活力的下降和MDA、iNOS含量的上升较快,之后变化较慢。病理观察发现,PQ组在各时间点上病理改变明显,尤其2~4d;经血必净干预后,病理改变减轻,尤其H组改变最轻;对照组无明显异常。实验二结果PQ染毒组4项检测指标在各时间点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浓度的血必净在各时间点上均有不同程度减慢SOD活力下降和降低MDA、vWF、ET浓度的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以H组最为明显。与PQ组比较,H组在各时间点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同时,三种浓度血必净组的SOD活力和MDA、vWF、ET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但变化速度不完全相同。高剂量血必净组SOD活力在3~48h随时间而下降明显(P<0.01),而MDA、vWF、ET随时间而增加缓慢,以3~12h更为明显。结论PQ中毒时产生的ROS能够直接或间接损伤PVEC,抑制SOD总活力,增加MDA、iNOS、vWF、ET含量,引起PVEC损伤性改变,导致ALI,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提高SOD总活力,降低MDA、iNOS、vWF、ET含量,减轻PQ诱导的PVEC损伤作用,减轻ALI,病理变化也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