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细铣削加工表面形貌建模及实验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uikk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细铣削加工是具备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的精密制造加工技术,但微细铣削加工表面质量难以直接测量评估,且表面生成机理研究尚未得出成熟理论模型。因此本文以球头微细铣削加工为实验方法,以加工表面生成过程和微尺度效应为理论基础,深入研究了球头微细铣削加工后表面形貌的理论模型,以及微尺度效应对微细铣削表面形貌的影响等关键技术问题,完成了如下工作:首先对微细铣削过程中的坐标变换进行理论分析,得到球头微细铣刀任意刀齿切削点在工件坐标系中的变化规律,从而为后续的Z-Map算法表面整体形貌仿真建模提供理论基础。之后通过使用Z-Map算法进行微细铣削生成表面整体形貌仿真建模。该算法通过将工件表面划分网格,并用离散后的网格节点描述工件表面各位置处高度信息,从而通过不断迭代计算,最终得到球头微细铣刀铣削加工表面的表面整体形貌仿真结果。再次通过数学计算得到刀齿钝圆半径与最小切削厚度两个微尺度效应作用下微细铣削加工表面残留轮廓的表现形式。经理论分析发现当同时考虑两微尺度效应时,沿槽深方向的不同高度截面内,球头微细铣刀铣削加工表面的表面残留轮廓峰值基本相同,且选用刀具后角较小的球头微细铣刀以及采用较小的每齿进给量均能有效提高微细铣削加工的表面质量。最后通过球头微细铣刀铣削加工实验,得到了球头微细铣刀铣削加工表面形貌实验结果,之后采用平均相对误差和功率谱密度值两种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球头微细铣削仿真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间的偏差,从而最终验证理论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套管损坏给油田生产带来了许多不便,导致油田注采井网布局不合理,开发效果变差。套损修复影响油田开发并增加了生产成本。本文从喇嘛甸油田X块井区套损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套损原因。制定了套损的治理及恢复方案。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居家养老逐渐成为趋势。老人在居家生活时容易发生跌倒事件,如果得不到及时救助,轻者造成身心伤害,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研究能够及时检测出老人跌倒行为的方法,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随着监控设备的普及,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老人跌倒行为检测算法已成为研究重点。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特征分类的RGB-D视频高效跌倒行为检测方法。针对跌倒行为与正常行
学位
学位
明基E582就是一款在无线智能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机型,跟传统的投影仪单一的功能相比,明基E582的智能属性,让投影仪有了更加高效的实用性和便利性。无线投屏功能,是智能时代最为实用的功能之一,可以直接将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甚至是笔记本电脑的画面投射到智能电视等设备上。在明基E582的基础功能中,无线投屏功能已经非常成熟,用户可以直接将手机电脑等设备画面直接投射到投影大画面中,无需像传统投影仪那样再繁
期刊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火箭末级和失效卫星等大型空间碎片滞留在太空中,严重威胁着在轨服役航天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发展空间碎片主动移除技术势在必行,其关键在于实施在轨捕获。但大型空间碎片具有质量大、高速自由翻滚以及惯性特性和外形几何尺寸未知等特点,限制着小型机械臂、飞网、飞爪等捕获方法在轨操作的发展。空间碎片捕获的前提是消旋,即提供外部控制力矩使目标角速度衰减的过程。本文针对大型空间非合作目标
在未知环境下进行地图构建是移动机器人实现自主导航的首要前提,也是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研究重点。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即SLAM技术,便是解决地图构建问题的关键所在,但不容忽视的是,使用单一传感器的SLAM技术仍然存在许多局限,如视觉传感器在复杂情况下经常发生特征丢失现象、单线激光雷达的探测范围有限等。因此,本文提出一种融合惯性测量单元(IMU)数据的双目视觉改进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激光与视
自主水下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是集成了导航、控制、通信、传感、材料、流体力学等先进性技术于一体的水下探测设备,能够代替人类完成水下探测任务,是未来海洋装备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社会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微小型AUV具备小体积、轻质量、便于携带、机动性强、价格相对低廉等优点,在水下探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衡量一款AUV实用性和成熟度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具有
外骨骼是机械结构与智能传感相结合的机电系统,在军事领域外骨骼能够增强士兵的负重能力和耐久力,在医疗领域外骨骼能够为患有偏瘫和中风的患者进行康复性训练,帮助下肢残疾或脑瘫患者获得行走自由,辅助年老体弱者进行日常活动。助力外骨骼刚性的机械结构使其能够承受较大的负载,但是人体关节非常灵活,其运动复杂多样,在行走过程中人体与外骨骼是一个整体,如果外骨骼的运动影响人体运动或其助力不恰当,则人机系统运动失衡,
全球能源近年来持续减少,以沼气为代表的生物质能源逐渐走向人类的生活。随着生物质技术的发展,生物发酵技术不断成熟,从实验室走向工厂,从实验走向应用。随之而来的难题便是发酵装置的性能及工作状态监测,从而确保发酵环境最优提高发酵效率。本文正是在该背景下对沼气工程厌氧发酵过程监控问题进行设计研究。(1)针对沼气工程厌氧发酵过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展开系统设计,如时效性不足,数据丢失率较高,缺乏智能化数据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