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交通运输方式及通讯手段的发展,国际贸易在获得快速发展的背后,国际贸易竞争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形势。就当今全球经济活动,在买方市场环境的背景下,买方在国际贸易中拥有越来越多的谈判优势。面对越来越多倾向于选择赊销、承兑交单等信用结算方式的买方,供应商们一方面要考虑满足客户的结算需求以获得更多客户和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则不得不努力解决信用结算方式下所面临的融通资金的供应压力问题、繁重的账款催收和管理工作问题,以及买方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1等问题。国际保理作为新型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而国际保理业务也在近年来在全球获得较快发展。我国不仅国际贸易总额位居全球前列,而且进出口企业数量多,涉及就业人口量大,国际贸易的发展对我国国家的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我国作为贸易大国,巨大的贸易量为保理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2然而,因为受制于我国保理业务中应收账款转让有关的法律制度及保理商内部制度等问题的制约,相较于其他国际贸易大国的国际保理业务总量及发展水平,我国的国际保理业务相对落后并仍然有待发展。我国的保理业务在推动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并未完全被发挥。鉴于当前我国保理业务发展中应收账款转让所面临的法律制度问题,本文将以国际保理业务中应收账款合法转让为视角,在分析国际保理应收账款转让的基本发展历程基础之上,对应收账款转让范围予以界定,进而提出国际保理业务中应收账款合法转让的问题。并且,就此进一步分析国际保理业务中应收账款在合法转让方面的条件、效力等问题。分析我国保理业务(包括银行保理和商业保理)中应收账款合法转让的法律问题,参考国际法层面及部分国家层面对应收账款合法转让的制度经验,并提出相应完善的建议。本文共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国际保理应收账款合法转让问题的提出,其中探讨了国际保理的应收账款转让的历程,并且对国际保理业务中应收账款转让范围予以界定,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提出了国际保理业务中应收账款转让的合法性问题;第二部分为国际保理业务中应收账款合法转让的问题,首先对国际保理应收账款转让的法律性质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然后进而分析了国际保理应收账款合法转让的条件、效力等法律问题;第三部分为应收账款转让的风险问题及对策,除了对国际保理应收账款转让的可能发生的风险问题进行探讨之外,还从国际保理基础合同角度和国际保理合同角度,对如何应对国际保理业务中应收账款转让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对策问题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我国保理业务中应收账款合法转让的制度问题及完善建议,建议的提出是建立在对前述国际保理业务应收账款合法转让问题探讨分析基础之上的。综合本文四部分内容的分析,可以这样理解,虽然我国保理业务(包括银行保理和商业保理)在应收账款转让的制度方面存在漏缺亦或不合理问题,但是基于此的转让风险是可以防范的,并且通过对现有保理应收账款转让制度的完善,我国保理业务稳健和快速的发展也是可以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