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目的本研究主要比较了超声引导下后路腰方肌阻滞(posterior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与鸡尾酒疗法(cocktail therapy,CT)在老年患者全髓关节置换术后(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试验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单盲试验。本项目的研究对象为2018年5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接受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 75 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或Ⅲ级、年龄介于60至80岁的老年患者。本研究将入组的75例患者随机分配成3组:腰方肌阻滞组(QLB组)25例,鸡尾酒组(CT组)25例,对照组(control group,C组)25例。其中QLB组:于术前30分钟行患侧超声引导下后路腰方肌阻滞,以22G 50mm穿刺针给予1.3 mg/kg 0.375%的罗哌卡因。CT组:于全髖关节置换术缝皮前向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内注射100ml混合药物(罗哌卡因:20ml/150 mg,吗啡:5 mg,甲泼尼龙:40mg,肾上腺素:0.3 ml,生理盐水80ml)。C组:术前不予干预,既不接受腰方肌阻滞,也不接受鸡尾酒疗法。在手术结束前30分钟,三组患者均接受以下静脉镇痛药:地佐辛0.15 mg/kg,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5 mg/kg,用于控制术后疼痛。手术结束前10分钟,三组患者均接受3mg托烷司琼。三组患者均于手术结束即刻连接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泵(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PCIA配方为舒芬太尼1μg/ml,共250 ml,无背景剂量,单次按压给药量为2 ml,锁定时间为5分钟,1小时内最大给药剂量为10 ml。本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为三组患者术后0-4(T1)、4-8(T2)、8-12(T3)、12-24(T4)、24-36(T5)和36-48(T6)小时的舒芬太尼消耗量、各时间段内静态VAS评分(静息)、动态VAS评分(咳嗽、翻身);次要研究指标包括首次使用镇痛泵时间、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泵使用率、首次排气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试验结果三组患者在T1-T6时间段内的舒芬太尼消耗量以中位数(第1四分位数;第3四分位数)[M(Q1;Q3)]表示。QLB组患者在T1-T6时间段内的舒芬太尼消耗量分别为:0(0;0)、0(0;0)、0(0;2)、0(0;2)、0(0;0)和 0(0;0)。CT 组为:0(0;0)、0(0;0)、0(0;0)、0(0;2)、0(0;2)和 0(0;0)。C组为:0(0;0)、0(0;0.5)、4(6;6)、6(8;10)、4(4;6)和 2(2;4)。QLB组和CT组相比,T1-T6时间段内的舒芬太尼消耗量相差无几,P值分别为1、1、0.052、0.665、0.072、0.226,均大于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时间段内QLB组和CT组的舒芬太尼消耗量与C组均无差异,P值分别为1,1;T2-T6时间段内,QLB组和CT组的舒芬太尼消耗量均明显小于C组,P值分别为0.009、<0.001、<0.001、<0.001、<0.001;0.009、<0.001、<0.001、<0.001、<0.001,均小于0.05,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在T1-T6时间段内的动静态VAS评分以平均数±标准偏差(x±s)表示。QLB组患者在T1-T6时间段内的静态VAS评分分别为1.08±0.27、1.32±0.47、1.56±0.50、1.68±0.68、1.32±0.47 和 1.08±0.27;CT 组为 0.92±0.27、1.28±0.45、1.56±0.64、1.76±0.65、1.48±0.50 和 1.20±0.49;C 组为 2.95±0.80、3.25±0.83、3.40±0.80、3.65±0.96、3.25±0.83和2.95±0.74。QLB组和CT组相比,T1-T6时间段内的静态VAS评分相差无几,P值分别为0.057、0.763、1、0.678、0.257、0.389,均大于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T6时间段内,QLB组和CT组的静态VAS评分均明显小于 C 组,P 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均小于0.05,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QLB组患者在T1-T6时间段内的动态VAS评分分别为1.56±0.50、1.56±0.50、2.40±0.63、2.72±0.87、2.48±0.57 和 2.08±0.27;CT 组为 1.44±0.50、1.80±0.40、2.48±0.64、2.80±0.80、2.68±0.68 和 2.32±0.55;C 组为 3.40±0.73、3.60±0.97、4.75±0.83、5.80±0.75、5.35±0.91 和 4.60±0.66。QLB 组和 CT 组相比,T1-T6 时间段内的动态VAS 评分相差无几,P 值分别为 0.406、0.071、0.665、0.742、0.275、0.060,均大于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T6时间段内,QLB组和CT组的动态VAS评分均明显小于 C 组,P 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均小于0.05,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首次使用镇痛泵时间以M(Q1;Q3)表示。QLB组患者首次使用镇痛泵时间为11(12;12)小时;CT组为10(13;13)小时;C组为8(7;9)小时。QLB组和CT组患者首次使用镇痛泵时间相差无几,P值为0.605,大于0.05,没有统计学意义;QLB组和CT组患者首次使用镇痛泵时间均长于C组,P值分别为<0.001和0.003,均小于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自控镇痛泵使用率以百分比(%)表示。QLB组、CT组和C组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泵使用率分别为44%、52%和92%。其中,QLB组和CT组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泵使用率差异不大,P值为0.258,大于0.05,没有统计学意义;QLB组和CT组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泵使用率均明显小于C组,P值分别为<0.001和0.002,均小于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首次排气时间以x±s表示,QLB组、CT组和C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6.32±1.83h、9.12±1.86h和10.50±2.33h。QLB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明显小于CT组和C组,P值分别为<0.001和<0.001,均小于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CT组和C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差异不大,P值为0.057,大于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以百分比(%)表示。QLB组、CT组和C组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比率分别为24%、28%和52%;发生瘙痒的比率分别为4%、8%和12%;发生尿潴留的比率分别为0%、0%和0%;发生呼吸抑制的比率分别为0%、0%和0%。三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瘵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均差别不大,三组患者之间恶心呕吐的P值分别为0.556、0.060、0.182;瘙痒的P值分别为0.552、0.423、0.815;尿潴留和呼吸抑制没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以x±s表示。QLB组、CT组和C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84±4.64天,12.08±4.87天和14.25±5.12天。三组之间,两两对比,均没有明显区别,P值分别为0.424、0.075、0.134,均大于0.05,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以百分比(%)表示。QLB组、CT组和C组患者“十分满意”的比率分别为72%、64%和36%;“满意”为20%、20%和44%;“一般”为8%、16%和12%;“不满意”为0%、0%和8%。在“十分满意”和“满意”评价中,QLB组和CT组患者满意率均明显高于C组,P值分别为0.013、0.033;0.042、0.042,均小于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在剩余的其他比较中,P值均大于0.05,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中,QLB疗法与CT疗法,在术后镇痛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此外,QLB疗法可促进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与ERAS理念相符,因此本研究推荐行全髋置换的老年患者使用后路腰方肌阻滞进行围手术期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