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使用针刺配合浮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在恢复期的临床表现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得出该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一年时间内随机抽取实习医院针灸推拿科就诊的60例病患,将恢复期的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0例。组别有:对照组(针刺),治疗组(针刺+浮针),5天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测记录每个实验组治疗前和后用于评估面瘫病的3个量表,4项评价指标,通过对比来判断普通针刺基础上配合浮针治疗对“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的疗效。结果:治疗组(针刺+浮针)和对照组(针刺)在治疗2个疗程后。通过分析对比量表1相对治疗前有显著的降低。而其他几项评分比治疗前有了一定的提高。量表3相对有了一定的降低,根据统计学分析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1),说明对比数据可以参考;(2)测定对照组治疗后量表1较治疗前降低,3项评价指标统计学分析(P<0.05);(3)测定治疗组的量表1、3相比治疗前降低,2项评价指标相比治疗前提高(P<0.05);但治疗组的各评分值均较对照组改善的更为显著(P<0.01);(4)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治疗组的4项指标均比对照组的改善明显(P<0.05),其中治疗组的疗效更为显著(P<0.01);(5)经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治疗组(83.33%)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80%)的治疗效果,因此治疗组的疗效较基础实验组较好。结论:(1)基础实验组与临床观察组的治疗方法均可降低4项指标(2)经比较可发现:治疗组相比对照组有较明显的趋好效果,但治疗组即采用针刺配和浮针的治疗方法疗效更为显著。由此可得出针刺配合浮针来治疗该病其疗效更为显著。